【虫害名称】:小木蠹蛾
【为害植物】:山楂、苹果、山荆子等果树,以及早柳、垂柳、白蜡、丁香、白榆、槐、构树等多种树木。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mm~28mm,翅展35mm~58mm,暗灰色至灰褐色。前翅基部2/3色深,密布不很明显的黑色波状横纹;亚缘线黑色,较明显,近前缘分叉呈"Y"字形。卵长约1.2mm,卵圆形,初产时灰乳白色,后为暗褐色,卵壳表面有许多纵横碎级。未受精卵呈灰黄色,不能孵化。幼虫老熟时体长25mm~40mm,头红褐色,胸、腹部背面浅红色,体背每节前半部有1条深红色宽横纹,后半部有浅红色窄横纹。腹面黄白色。头部褐色,前胸背板深褐色斑纹,中间有‘◇”形白斑,中、后胸背板半骨化的斑纹均为浅褐色。蛹纺锤形,暗褐色。雌蛹体长16-34mm,雄蛹长14-28mm。腹节背面有刺列,雌蛹第一至第六节为2行,第七至第九节为1行;雄蛹第一至第七节为2行,第八、九节为1行。腹末肛孔外有3对齿突。
【生活习性】:在我国北方二年至三年发生1代,以不同龄期幼虫在枝干坑道内越冬。老熟幼虫5月下旬在坑道内化蛹。成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卵产在树皮裂缝、树枝分叉及剪锯口伤疤处,每处数粒,每雌平均产卵89粒。7月为卵孵化盛期。1龄~2龄幼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外层为害,3龄后逐渐蛀入木质部深层。坑道从上向下纵横交错,互相连通。从孔口排出大量虫粪和木屑,大部分落在地面上。10月幼虫越冬。
【发生规律】:在济南主要为2年1代,幼虫2次越冬,跨3个年度,世代发育历期640-723天。少数为1年1代,幼虫越冬1次,跨经2个年度,世代发有历期342-408天。成虫初见期6月上旬,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末期为8月中、下旬。当年初孵幼虫始于6月上旬,终孵于9月中旬,以7月上、中旬为盛期。越冬后出蛰幼虫子5月上旬开始在树干蛀道内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盛期,末期为8月上旬末。成虫羽化,在一天中以18-21时最盛。羽化前蛹从蛹室移至排粪孔口,腹部留在孔内,胸部露出孔外,约15一测分钟,成虫顶破蛹壳而出,蛹壳仍留在排粪孔口。一般1个排粪孔有几个蛹壳簇拥在一起,经久不脱落。成虫羽化后,沿树干缓慢爬行,不时舒展两翅,经40分钟左右,即可飞行。成虫白天藏于树洞、根际草丛及技梢处静伏不动,夜间活动,以20-23时最为活跃。雌、雄成虫均有趋光性,但雌虫强于雄虫。成虫羽化后当晚即可交尾,每次交尾历时2-15分钟,交尾后4小时即可产卵。雄虫多数一生只交尾1次,雌虫有多次交尾现象。产卵部位多在树皮裂缝、伤痕、洞孔边缘及旧排粪孔附近等处。产卵高度以主干及分枝处较多。产卵量为43-446粒,孕卵87一924粒。卵粒多数粘成块状,少数散产,无覆盖物。每只雌虫可连续产卵1-6天。卵期9一温天。野外孵化率为84.6-92.5%。成虫寿命:雌虫2-10天,雄虫l-13天。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幼虫孵化后先取食卵壳,然后蛀入皮层、韧皮部危害。3龄以后各自向木质部钻蛀,形成椭圆形侵入孔。蛀入髓心的幼虫向上、下及周围侵害,形成不规则隧道,长达50-100cm。其中常有数头或数十头幼虫聚集一隧道内危害,因此,对树干破坏性较大。幼虫的排粪孔形状不一,多为长椭圆形。从侵入孔每隔7—8cm向外咬一排粪孔。幼虫排出粪屑的颜色,常因寄主材质色泽而异。粪屑粘连成棉絮状悬挂在排粪孔周围的枝干上。被害严重.的树干、树枝几乎全部被粪屑包裹。幼虫于10月开始越冬,当年孵化的幼虫不作越冬室,在隧道内越冬,二年群幼虫在隧道顶端用粪屑作椭圆形小室,在其内越冬。幼虫一般不转移危害,但遇被害枝干折断或树木被砍伐,木材干燥时才转移危害。幼虫老熟后,在隧道孔口靠近皮层处粘木丝粪屑作椭圆形蛹室,长2-4.5cm,宽0.65一1.1cm。蛹期17—26天。
【防治方法】:
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以黑光灯诱杀成虫。利用人工合成性诱剂诱捕蒙古木蠹蛾,能获较好效果。也于4~9月分别将药液注射虫孔以毒杀已蛀入干部的幼虫;在干基钻孔,灌药毒杀干内幼虫;用磷化铝片剂堵塞虫孔熏杀根、干部的幼虫等。同时要注意保护啄木鸟及其他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