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日本小蠹微小至小形,体长1~9毫米,宽短,圆筒形。头部的一部分向下方延长成较短的头管,象鼻部分短而不甚明显。触角短,锤状,呈膝状弯曲,末端3节膨大。前胸背板大,长度约占体长的l/3以上,前端收狭。外咽片消失,仅存1条外咽缝;无上唇;下颚须3节,节间僵直不能活动;足胫节有齿,跗节5节,其中第4节甚小,成为假4节,末节长。鞘翅长,盖过腹末,表面有粗大的刻点条纹。腹板可见5—6节,腹部末节通常平切状。有发达的几丁质前胃。体多为黑色或褐色,被毛。幼虫无足式,似象甲幼虫。多数种类为林木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蛀食树皮或木质部,形成分支的隧道。有小蠹、日本小蠹等。
【病原】: 日本小蠹终生潜伏于树干中,只有新成虫羽化后的短暂时间飞离树身,在林中活动、觅食、交配,另筑坑道入侵新寄主。中国北方小蠹多1年1代,高温年份可出现2年3代或1年2代。北方小蠹多喜干旱,因此,高温少雨往往成为小蠹大量发生成灾的原因,在针叶林区,这种现象比较明显。小蠹大多是次期性害虫,即只在树身衰弱或采伐以后才入侵树冠、树干和树根。生活于树皮或材心内,为害隐蔽。繁殖力强,有些种类一经侵入树身,繁殖量则不计其数。且终身潜伏树身内部,故而为害时间长久而严重。中国南北林区每年均因小蠹为害而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小蠹是社群性昆虫,各穴的两性比数和两性分工均确定,性比因属而异,有一雄一雌、一雄数雌和一雄多雌等类型,雌虫修筑母坑道,同时在坑侧筑卵龛依次前进产卵,雄虫在侵入孔端头守候或在交配室内部,排出坑道中的木屑和代谢废物,并与雌虫交配。小蠹的坑道有繁殖坑道和营养坑道两种。繁殖坑道是由配偶成虫组成的窝穴,其中包括母坑道(或称卵坑道)、子坑道、蛹室、羽化孔、通气孔等。母坑道有纵向、横向或呈放射向的,有一条、数条或多条的,即单纵坑、复纵坑、单横坑、复横坑或星坑等。营养坑道为新成虫羽化后因取食树株干皮造成的痕迹,特征不明显。
【防治方法】:
1、我国规定的检疫种类有:美洲榆小蠹、欧洲榆小蠹、欧洲大榆小蠹、咖啡果小蠹、西部松大小蠹、中欧山松大小蠹。 ①美国榆小蠹,分布:加拿大(环绕哈得逊湾东南、西部),美国(东部、中部及密西西比河下游—即美国南部); ②欧洲榆小蠹,分布:欧洲(西起爱尔兰、英国,东至乌拉尔,北至斯堪得那维亚半岛,南至西班牙和高加索),加拿大,美国(全国); ③欧洲大榆小蠹,分布:西欧,中欧,北欧,前苏联(乌拉尔、高加索),伊朗,北非; ④咖啡果小蠹,分布:中南美(危地马拉、牙买加、哥伦比亚、巴西),太平洋(密克罗西亚群岛、菲律宾、印尼),非洲。 2、小蠹科昆虫在检疫中的重要性: 小蠹科昆虫是鞘翅目中最进化的一个类群,其危害范围较广。从活树到木材,从强树弱树,从整材到枝条,从针叶到阔叶树,从森林到园林,从木本到草本,无一不受其害。危害程度往往是很严重的。小蠹科昆虫繁殖方式多样化,属亲代同血繁殖型,在新区繁殖仅需雌性活虫,对虫源数量的要求不多,因而在新区成活机会大。小蠹科昆虫生活环境稳定(在植物体内),加上虫体微小,不易发现,极易随种苗和木材等的调运而传播蔓延。同血型多为热带、亚热带种类,在我国南方很易成活。对从热带、亚热带进口的木材、木质包装应特别注意。3、小蠹科昆虫的经济重要性: 小蠹科昆虫是危害森林的一类重要害虫。只要有森林和木材,就会有小蠹虫发生。据估计森林和木材受小蠹科昆虫危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害虫损失之半,由此可见其严重性。小蠹科昆虫对树木的危害,按其修筑坑道的部位,可以分为树皮小蠹和蛀干小蠹两类。前者筑坑于树皮内(即韧皮部与木材之间),呈一平面结构;后者筑坑于本质部中,上下纵横贯穿,呈立体结构。小蠹科昆虫除危害森林和木材外,还可以危害许多经济类作物。它还可以传播植物病害,如欧洲榆小蠹是榆树的毁灭性病害—榆枯萎病的媒介昆虫。4、小蠹科昆虫的检疫措施: 小蠹科是随寄主树种的原本、木材、苗木、木质包装物、种籽等调运而传播蔓延。要防止小蠹科昆虫的传播需加强检疫工作。 1.严禁从疫区调运原木、苗木、木质包装物、枝条等; 2.特殊需要者应按检疫法规,严格进行灭虫处理; 3.对于原木的树皮无论有无疫情都要集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