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梨树旋目夜蛾为吸果害虫,成虫喙端膜质状,缺乏刺穿健康果皮能力,从果皮伤口或坏腐处吸食果汁,果实被害后加速腐烂、脱落。幼虫食叶。
【病原】:成虫体长2l-23毫米,翅展60-62毫米,雌雄体色不一。雌灰褐色,颈板黑色,1-6腹节背面各有1黑褐色斑纹,向后渐小,余部红色。前翅蝌蚪形黑斑尾部与外线近平行,伸至后缘中部,与外线间尚有1条平行波状黑色短线。外线波状黑色,其外侧有4条波状黑色线。前缘基部有1条淡灰黄色斜线,翅中部内外线间具一条通过蝌蚪状纹平行于前缘的黑色宽纵带,带前后有灰黄白色纵带。后翅具淡黄色中带,内侧生3条黑色横带,中带至外缘有5条波状黑色横线。雄紫棕至黑色,前翅有蝌蚪形黑斑,斑尾部上旋与外线相连,外线至外缘也有4条波状暗色横线,前翅基部具1弧形横线,后翅基部约有1/3色发暗。卵近球形,底部平,灰白色,卵孔圆形稍内陷,顶部花冠明显,有纵长棱6-10根,较粗,白色光滑。横棱32-46根较细,中间形成横方格。幼虫体长60-67毫米,第1、2腹节弯曲呈尺蠖形。头部褐色颅侧区有黑色宽纵带,并生不规则暗褐斑点。体灰褐至暗褐色,布满黑色不规则斑点,构成许多纵条纹。背线、亚背线和气门线黑褐色,气门上、下线灰褐色,亚腹线和腹线黑褐色。身体腹面灰色,腹足间黑斑明显。腹足灰黄色趾钩单序中带。蛹长22-26毫米,下腭与前翅末端平,达第4腹节。腹末臀部有网纹,着生4对红色钩刺,第7腹节有腹足疤。生活史及习性不详。幼虫为害合欢叶,栖息紧贴枝干或树皮。老熟幼虫在枯碎叶中化蛹,成虫吸果汁为害。
【生物学特性】:旋目夜蛾幼虫取食合欢叶片,多在枝干及有伤疤处栖息,将身体伸直,紧贴树皮。老熟幼虫在枯叶碎片中化蛹。成虫吸食柑橘等水果的果汁。属二次为害种。
【防治方法】:
幼虫期防治
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落叶期,在被害表皮处涂煤敌液(煤油1000混入50g80%敌敌畏乳油即成),防效在90%以上。
成虫期防治
成虫羽化出穴初、盛期结合防治其它害虫,可喷布80%敌敌畏乳油或50%对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8500倍液混配50%杀螟松乳油1500倍液,对初孵幼虫、卵及成虫均有明显的防效。
毁灭成虫
成虫羽前锯掉并烧被害枯枝死树。
加强检疫工作
对带虫砧木、苗子或接穗应在25~26℃,每立方米用16g的氰化钠室内密闭约1h,作熏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