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草莓的蚜虫多种,以桃蚜、棉蚜为主,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其传播草莓病毒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直接为害。桃蚜还可危害辣椒、番茄、茄子、马铃薯、菠菜、瓜类及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形态特征】: 桃蚜:别名桃赤蚜,属同翅目蚜科,学名Wyzus persicae (Sulzer)。 有翅雌蚜:体长1.8~2.2毫米。头部黑色,额瘤发达且显著,向内倾斜,腹眼赤褐色,胸部黑色,腹部体色多变,有绿色、淡暗绿色、黄绿色、褐色、赤褐色,腹背面有黑褐色的方形斑纹一个。腹管较长,圆柱形,端部黑色,触角黑色,共有6节,在第三节上有1列感觉孔,有9~17个。尾片黑色,较腹管短,着生3对弯曲的侧毛。 有翅雄蚜:体长1.5~1.8毫米,基本特征同有翅雌蚜,主要区别是腹背黑斑较大,在触角第三、第五节上的感觉孔数目很多。 无翅雌蚜:体长约2毫米,似卵圆形,体色多变、有绿色、黄绿色、樱红色、红褐色等,低温下颜色偏深,触角第三节无感觉圈,额瘤和腹管特征同有翅蚜。 若蚜:共4龄,体型、体色与无翅成蚜相似,个体较小,尾片不明显,有翅若蚜三龄起翅芽明显,且体型较无翅若蚜略显瘦长。 卵:长椭圆形,长约0.5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黑褐色,有光泽。【为害症状】: 蚜虫在草莓植株上长年均可为害,以初夏和初秋密度最大,成蚜和若蚜多在幼叶、花、心叶和叶背活动吸取汁液,受害后的叶片卷缩、扭曲变形,使草莓生育受阻、植株生长不良和萎缩,严重时全株枯死,蚜虫的分泌物蜜露还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引发煤污病,污染草莓,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发生规律】: 在长江流域地区年发生20~30余代,世代重叠严重。蚜虫以成虫在塑料薄膜覆盖的草莓株茎和老叶下面越冬,也可以无翅胎生雌蚜在风障地接近地面的作物主根上越冬,或以卵在果树枝、芽上越冬。越冬卵翌年3~4月孵化,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再产生有翅蚜迁回草莓、蔬菜田危害。在温室内草莓上可不断繁殖为害,终年可营孤雌生殖,没有越冬现象。桃蚜有翅蚜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对银灰色有忌避习性,且具较强的迁飞和扩散能力。受温度制约,年发生呈春秋双峰型,分别出现在5~6月和10~11月前后,隆冬低温季节和盛夏高温季节数量都较低。桃蚜较耐低温,适宜桃蚜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29℃;最适环境温度为16~25℃。【防治方法】:①合理作物布局,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除去杂草。②在繁苗期,应加强喷药防治,减少蚜虫的病毒病传播机率。③在蚜虫发生期可用10%蚜虱净或施可净20克/亩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