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金针虫形态特征】: 金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细胸金针虫:细长淡黄色有光泽,老熟幼虫长23毫米。腹部最后一节不分叉,圆锥形,两近基部背面侧各有褐色圆斑一个。沟金针虫:体宽面扁平,老熟幼虫长20~30毫米,金黄色,有细毛。最后一节分叉,叉内侧各有一个小齿。褐纹金针虫:老熟幼虫长25毫米左右,从第二胸节到第八腹节,每节前缘两侧都有新月形斑纹。末节扁平而长,尖端有三个齿状突起。【草莓金针虫发生特点】: 沟金针虫适生于干旱区域,2~3年完成一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为活动盛期,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夜间出土交配产卵,每只雌虫平均产卵90粒。雄虫有趋光性。10厘米土温6.7℃时幼虫开始活动,9.2℃时开始危害,15.1~16.6℃时危害最重。土温升高到19.l~23.3℃时,幼虫潜入深土层中越夏。 细胸金针虫一般多分布在地或湿度大的低洼黏土地,3年完成一代。成虫对腐烂的禾本科草有趋性,7月份为成虫产卵盛期,卵多产于地表。幼虫喜潮湿及偏酸性土壤环境,危害盛期的最适土温为7~13℃,土温升至17℃时停止危害。【草莓金针虫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 换茬时进行精耕细耙,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2、土壤处理 每公顷苗床或定植田用10%二嗪农颗粒剂30~45kg,或5%辛硫磷颗粒剂15~2.5kg,加细干土300—450kg,混匀后撒于苗床上,或施于定植穴内。3、毒饵诱杀 每公顷用炒成糊香味的麦麸75kg与溶在7.5kg水中的0.75kg90%晶体敌百虫混拌均匀,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田间,进行诱杀。4、灌根 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进行灌根,每次每穴0.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