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短额负蝗形态特征】: 学名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属直翅目,蝗科。又名尖头蚱蜢、中华负蝗、圆额负蝗。雌虫:体长32毫米,前翅长26.5~28毫米,成虫草绿色,从背面与侧面看好像禾本科植物绿叶,秋天则变为红褐色,像植物的枯叶。头呈长锥形,较短,短于前胸背板。触角粗短、剑状。前翅狭长,超出后足腿节顶端的长度为全翅的1/3,顶端较尖。后翅短于前翅,基部玫瑰色。卵:细长略弯,土黄褐色,卵产在土下1厘米深处的膜质卵囊中,一般每囊产卵30粒左右。【草莓短额负蝗发生规律】: 在江苏一带1年发生2代,以卵在土下越冬。4月份若虫孵化,6月下旬一代若虫陆续羽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二代若虫孵化,10月前后成虫产卵越冬。干旱年份发生严重,靠近蔬菜、树边和杂草丛生的地方受害严重。田硬、路坎和农毛渠多年不翻耕的地方有利于蝗卵保存和繁殖,从而蝗害严重。【草莓短额负蝗分布为害】: 短额负蝗分布于全国各地。食性杂,主要为害草莓叶片,其若虫只在叶的正面剥食叶肉,低龄时留下表皮,高龄若虫和成虫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似破布状,严重影响植株生长。【草莓短额负蝗防治方法】:早春卵块孵化前及7月份二代卵孵化前与越冬卵产下后浅铲田埂消灭土下卵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