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蚜虫形态特征】: 〔干母〕(第1代蚜)赭色,体长2-2.5mm,体背多皱纹,具肉瘤,口针细长,伸达腹末,触角短,4节;足短,缩于腹下,无翅,无腹管;初孵若蚜黄色,取食后变为暗绿色,形似 “乌龟壳”。〔 干雌〕(第2代蚜)体扁,椭圆形,腹背有绿色斑带两条和不甚明显的瘤状腹管;触角5节,复眼红色;无翅;体长2mm左右。〔性母〕(第3代蚜)体长2mm左右,成虫为有翅蚜,前翅长为体长的两倍,平复与体背,翅前缘有一黑色翅痣;触角5节;腹背有两条绿色斑带及明显的瘤状腹管。若蚜与干雌相似,唯触角端节一侧有凹刻。〔性蚜〕(第4代蚜)体无翅,无腹管;触角4节,端节一侧有凹刻。有“越夏型”和性分化的雄蚜和雌蚜三类型。越夏型形如一片薄纸贴于叶背,黄绿色,雌蚜黄绿色带黑,尾端两侧各有一圆形泌蜡腺体,分泌白蜡,雄蚜体色较雌蚜深,头前端深凹,腹末无泌蜡腺。〔卵〕椭圆形,长0.6mm左右,初产时白色,渐变为黑色而发亮,表面有白色蜡毛。【核桃蚜虫发生规律】: 1年4代。以卵在山核桃芽缝、叶痕以及枝条破损裂缝里越冬,一处一粒几粒至十几粒。翌年2月上中旬孵化为干母(第1代),爬至山核桃树的芽上刺吸取食,至2月中下旬又从芽上陆续转移到芽下小枝上刺吸为害, 3月中下旬发育为成熟母蚜(乌龟壳),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产下第2代小蚜(干雌),一只第1代母蚜生出第2代小蚜(干雌)平均为160只,第2代小蚜一经产下便爬至正在萌发中的山核桃芽上刺吸为害,到4月上中旬又开始进行孤雌胎生,产下第3代小蚜(性母),聚集于山核桃新叶上刺吸为害,一只第2代干雌生出第3代小蚜平均为110只,蚜虫经过这么2代繁殖,虫口剧增,世代重叠,此时1、2、3代蚜虫都可看到,竞相刺吸为害,进入为害盛期,到4月下旬第3代小蚜发育成为有翅蚜(性母),不久,有翅蚜产下非常微小的第4代小蚜(越夏型),于5月上旬开始在山核桃叶背越夏,到9月上旬苏醒过来开始活动,11月上旬发育为无翅雌蚜和雄蚜,交配后产卵于山核桃芽,叶痕以及枝干破损裂缝里过冬。【核桃蚜虫为害症状】: 刺吸危害山核桃嫩芽、树叶,受害严重林分树芽、树叶萎缩,雄花枯死,雌花开不出,树势减弱,产量下降。【核桃蚜虫防治方法】:1、3月下旬至4月初用30%乙酰甲胺磷乳剂或5%吡虫啉乳剂1:0-1:3在树干胸高部位环状打孔滴药防治,每孔间隔10cm,孔洞的倾斜角为45度,孔洞深至木质部1cm以上,每孔滴药2ml左右。2、4月初喷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5%蚜虱净乳油1000~1500倍效果较好。3、保护瓢虫,食蚜蝇等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