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链蚧属同翅目,链蚧科。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板栗产区,是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下栗链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为害症状: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树干、枝条和叶片上刺吸汁液。l~2年生枝条被害后,表皮下陷,凹凸不平;当年生新梢被害后,表皮开裂,以致干枯死亡;叶片被害后出现淡黄色斑点,早期脱落。
形态特征:
(1)成虫雌雄异型。雌虫体呈梨形,褐色,长o.5~o.8毫米。介壳略呈圆形,直径约1毫米,黄绿色或黄褐色,背面突起,有3条纵脊和不明显的横带,体缘有粉红色刷状蜡丝。雄虫有一对翅。体长0.8~0.9毫米,翅展1.7~2.O毫米。触角丝状。虫体淡褐色。翅白色透明,略有光泽,翅面上有两条纵脉。介壳长椭圆形,淡黄色,背面突起,有一条较明显的纵脊。
(2)卵椭圆形,长0.2~0.3毫米。初期为乳白色,孵化前变为暗红色。
(3)若虫椭圆形,触角、口器、足均发达。腹部分节明显,末端着生一对细长毛。若虫固定以后变为红褐色。
(4)蛹仅雄虫有蛹。离蛹,圆锥形,褐色,长o.8~0.9毫米。
发生规律和习性:
栗链蚧在南京地区1年1代,在江西省南昌1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上越冬。据袁昌经报道,在江西板栗产区.3月上中旬(气温lo℃左右)越冬虫体由深绿色转为褐色或赤褐色,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产卵,产卵盛期在4月中下旬,卵期15~20天,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
初孵若虫很活泼,爬行分散。一天后若虫便固定下来,用门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取汁液,并分泌蜡质,形成介壳。经20—25天后,雌雄虫体开始分化。雄虫介壳变长(多在叶片上和嫩枝上),于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飞行力弱,羽化当天即可交尾,寿命1~2天。雌虫多集中在主干和枝条上,经交尾后于6月下旬开始产卵。
第二代若虫发生期在7月上中旬。第二代雄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中旬。9月份以后以受精雌成虫越冬。
栗链蚧的最适发育温度是20~30℃,高温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在自然界,红点唇瓢虫是其主要天敌。
防治方法:
(l)人工防治
从外地引入苗术或接穗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如发现栗链蚧,要进行药剂处理。方法是:用15—25升水,加0.5千克洗衣粉,将苗木浸在洗衣粉水溶液中30分钟左右,可杀死枝条上的介壳虫。
(2)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若虫孵化初期,此时虫体活泼,尚未分泌蜡质,药剂易接触虫体。常用药剂有80%敌敌畏乳油、40%乐果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均为l000倍液。
(3)保护天敌
在虫体固定后,尽量不喷杀虫剂,以保护红点唇瓢虫等捕食性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