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脊胸天牛
脊胸天牛
【害虫名称】:脊胸天牛
【学名】:脊胸天牛
脊胸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主枝,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导。受害植株表现呈缺肥状,叶片黄化,树势衰退,严重时整株枯死。被害枝梢上,每隔一定距离有一圆形孔洞,其幼虫蛀道沿小枝而下;成虫啃食嫩枝皮部,致使嫩枝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36毫米,宽5~9毫米,栗色至栗黑色;额具刻点,两触角与复眼之间有纵向的黑色脊纹,两复眼后方中央具有一条短纵沟。触角之间、复眼的周围及头顶密生金绒毛。触角鞭状11节,雄虫触角比雌虫的稍长,约为体长的3/4。胸背板前端窄于后端,两端均具横脊,中间两侧圆弧状突出呈鼓状,其上具有19条隆起的纵脊,纵脊间的深沟丛生绒毛。鞘翅表面密布刻点,翅面除具灰白色短毛外,各 鞘翅上尚有5纵金毛组成的长斑纹,体腹面及足披灰色绒毛。
卵: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2毫米,黄白色。
幼虫:老熟幼虫黄白色,体长50~70毫米。上颚发达,黑褐色,凿形。前胸背板似革质,散生褐色细毛,前缘有两个黄褐色横斑,中区较光滑,颜色较淡,后缘稍隆,具纵皱纹,侧沟明显,腹部1~7节均有由念珠状小疣突组成的小泡突,背面的小泡突由4列疣突组成,腹面的小泡突仅有2列疣突。
蛹:蛹为裸蛹,长25~34毫米,宽5~8毫米,黄白色,胸腹部背面及侧面均具有褐色的小刺突,触角贴在蛹体两侧,不到体的末端。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1代,跨年完成。幼虫在蛀道内越冬,大部分在2~4月化蛹,4~5月大量成虫出现。成虫羽化、交尾、产卵等活动均在夜间进行,白天多栖息在叶片浓密的枝条上。交尾后的雌虫大多数产卵在枝条末端的芽痕或枝条伤口的皮层与木质部之间的缝隙中。成虫寿命14~35天,卵期10~12天。幼虫孵化后即蛀入枝条向主干方向钻蛀,在孔道内开一个通气和排泄的孔洞,洞口外常黏附有树液、木屑、虫粪等黑褐色的混合物,这是天牛危害的重要标志。幼虫期长达265~311天,老熟幼虫在蛀道内化蛹,蛹期30~50天。
【防治方法】:
防治脊胸天牛主要有捕杀成虫、清除卵块和消灭幼虫3个环节,每年4~5月是成虫大量羽化及飞出交尾、产卵的时间,应加紧巡园观察,发现成虫迁飞时可用捕虫网加以捕杀;天牛产卵在枝梢上时往往先咬破嫩梢上的树皮,然后将卵粒产在其中,且卵粒较大,容易被发现。发现卵粒时要立即将其摘除销毁,以减少幼虫孵化钻蛀危害的机会;发现天牛蛀道的孔洞,可用铁线穿刺孔道钩杀幼虫,也可用56%磷化铝片剂,或以棉花球蘸20%速灭杀丁或80%敌敌畏药液堵塞蛀道孔内,然后用泥团封闭洞口,将幼虫毒杀于蛀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