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茶翅蝽,主要为害叶和梢被害后症状不明显,果实被害后被害处木栓化,变硬,发育停止而下陷。果肉变褐成一硬核,受害处果肉微苦,严重时形成疙瘩梨或畸形果,失去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毫米,宽8毫米,扁椭圆形,灰褐色或略带紫红色,前胸背板小盾片和前翅革质部有黑褐色刻点,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黄褐色圆点横列,小盾片基部有5个黄色圆点横列。腹部两侧各节均有一个黑斑。
卵:短圆筒形,灰白色,近孵化时呈黑褐色。卵常20~30粒并排在一起。若虫与成虫相似,无翅,前胸背板两侧有刺突,腹部各节背面中部有黑斑,黑斑中央两侧各有一个黄褐色小点,各腹节两侧节间处各有一黑斑。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屋檐、草堆、树洞、石缝处越冬。5月上旬开始出蛰活动,飞到桃树上为害。6月多产卵在叶背面,7月上旬开始孵化。初孵若虫,群集于卵块附近为害,而后逐渐分散,7~8月成虫羽化,为害至9月,寻找适当场所越冬。成虫、若虫吸食叶片、嫩梢和果实的汁液,正在生长的果实被害后,成为凸凹不平的畸形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近成熟时的果实被害后,受害处果肉变空,木栓化,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
(1)冬季清园。冬季清除果园附近的残叶、枯草,集中处理消灭成虫。
(2)喷洒农药。7~8月,若虫发生期,喷90%万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
(3)果实套袋,防止果实受害。
点击农业病虫可咨询了解更多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