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大茸毒蛾昆虫名,为鳞翅目、毒蛾科。分布于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都有分布;寄主植物有龙眼、荔枝、芒果、人面果、台湾相思等多种,幼虫咬食寄主植物的叶片。
【症状】:荔枝大茸毒蛾以幼虫取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危害花器,主害时期3~7月。为害范围: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都有分布;寄主植物在龙眼、荔枝、芒果、人面果、台湾相思等多种.
【病原】:荔枝大茸毒蛾蛹:雌蛹体长约19毫米,胸宽8毫米左右;雄蛹体长14~15毫米胸宽5.4~6毫米。初蛹为淡白色,后渐变成黄褐色;头、前胸背面和中胸小盾片上的刚毛较浓密,深黄褐色;翅芽末端不伸至第4腹节后缘;腹部第4~7节的腹面为淡黄色,第8~10节为黄褐色。幼虫:末龄幼虫体长45~48毫米,胸宽8~9毫米。头部和足黄白色,身灰白或灰绿色。体被灰黄白、柠檬黄或黄黑色混杂的茸毛,茸毛长短不一,小刺状。第1~4腹节背面中央各有一横置的背刺;第1、2腹节背面节间有一深黑色大斑;第8腹节背面中央有一束带小刺长毛斜指后方,柠檬黄色。成虫:雌虫体长21~26毫米,翅展70~75毫米。触角双栉状,栉齿棕黄色。足的胫节和跗节有黑褐色斑,其余为灰白色。腹部灰白色。前翅灰白色上稀布黑褐色小鳞点;亚基线黑色不甚清晰;内线黑色向内斜至A1脉折角外弯;横脉纹新月形,灰白色,但不甚明显,黑边;外线黑色,端线和亚端线黑褐色;缘毛白色。后翅白色,翅脉淡黄色,横脉灰黑色。在广西南宁地区一年于3~12月均有幼虫取食活动。幼虫3龄前喜群居生活,3龄后分散活动和取食转绿后的叶片;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上吐丝粘连叶片和茸毛,结成一个长60~65毫米、宽30~50毫米的松散蛹茧,在其中化蛹。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结合中耕除草和冬季清园,适当翻松园土,杀死部分虫蛹;也可结合疏梢、疏花,捕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