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在7、8月份环剥口愈合后,陆续出现落果现象,有的品种还很严重,如果落果量占总量的80%以上,就会严重影响枣树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枣树落果的原困及防治方法。
一、落果时间
枣树落果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落果量约占总落果量的20%;
第二阶段出现在7月中、下旬,是生理落果的高峰期,占总落果量的70%;
第三阶段在8、9月间,约占总落果量的10%。
二、造成落果的原困
1、生理原因
一般情况下,枣树在幼果期就开始落果,但落果的轻重与气候、管理、施肥、浇水、补养、土壤等方面的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水分失调,枣树虽然耐旱,但在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期需要较多水分,如遇严重干旱或久旱后骤降大雨而导致土壤水分变幅过大,使树体水分失调,会造成大量落果。
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大,适合枣树坐果,一个枣吊坐十个枣果,甚至更多。然而,由于枣果多,树体营养消耗大,加之雨水多,树体蒸腾作用大,造成树体营养严重缺乏。发病的枣果大都是从枣吊的基部往下顺延,发病的部位是从枣的顶部开始,整个枣果逐渐皱缩枯萎,形成倒葫芦状,最后脱落。
树体不开张、枝条直立长、不通风透光的枣园会导致落果;偏施含量单一或是一种元素过多,造成营养失调、叶片肥大、枣吊延长的枣园也会落果。
2、激素
枣树落果是由于果柄处形成离层所致,而离层形成与内源激素如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等有关。自然落果时期正是果实中生长素含量低的时期,生长素含量高时,落果率低。
3、病害
轮纹病:该病又称枣浆果病,主要危害枣果,常造成枣果提前脱落,品质降低,甚至不能食用。该病主要在枣果催熟期,也就是转色期开始发生。枣果受害后,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小病斑,而后病斑迅速扩大为红棕色圆形大斑,病斑上有深浅颜色相间的轮纹。受害轻的果肉变褐变软,有酸臭味但无苦味,不能食用;受害重的全果浆烂,最终导致大量落果。
缩果病:发病时间一般在七月中下旬至枣果膨大着色期。该病主要是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后感染病菌造成的。枣果受害部位出现浅黄色不规则的色斑,严重时果肉变成黄褐色,味苦不能食用。膨大后染病的枣果病斑不明显,果皮提前变红,肉质呈软腐状,成熟前脱落。
日灼病:六月底至七月的高温天气易发病,发病的枣果大多在结果多的枝条上木质化枣吊,由于结果多叶片少,果实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容易引起日灼病。发病部位一般在枣果的中部,受害果面发黄,竖纹较深,横曲纹较浅。受害的枣果大多相继落掉,也有一部分呈凹状保留在树上继续生长。
三、防治方法
既然知道了原因就知道该如何防治了,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树体营养水平春季浅刨树盘,刨后耙平保墒。雨后或灌水后,特别是干旱时,经常中耕除草,以割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秋季结合施基肥,深翻扩穴。基肥以农家肥为主。
1、叶面喷肥
喷施0.3%磷酸二氢钾液或0.3%尿素液,每7-10天一次,连喷2-3次。可增强叶片功能,增加单果重,提高品质,减少落果。
2、喷萘乙酸
从7月上中旬开始,树冠喷15-20ppm萘乙酸,间隔15-20天一次,共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