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杏绿尾大蚕蛾

2018-11-27 14:34:58浏览:100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绿尾大蚕蛾(Actoas selene)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在国内分布广泛,在河北、河南、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西、


绿尾大蚕蛾(Actoas selene)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在国内分布广泛,在河北、河南、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西、四川、台湾等省均有分布。为害药用植物山茱萸、丹皮、杜仲等。此外还为害果树、林木等,是农业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稍大时可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脉。

【形态特征】

成虫体粗大,体被白色絮状鳞毛而呈白色。头部两触角间具紫色横带l条,触角黄褐色羽状;复眼大,球形黑色;胸背肩板基部前缘具暗紫色横带1条;翅淡青绿色,基部具白色絮状鳞毛,翅脉灰黄色较明显,缘毛浅黄色;前翅前缘具白、紫、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1条,与胸部紫色横带相接;后翅臀角长尾状,后翅尾角边缘具浅黄色鳞毛;前、后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椭圆形眼状斑1个,斑中部有1透明横带,从斑内侧向透明带依次由黑、白、红、黄四色构成,黄褐色外缘线不明显。

卵扁圆形,初绿色,近孵化时褐色。幼虫体黄绿色粗壮、被污白细毛。体节近6角形,着生肉突状毛瘤,前胸5个,中、后胸各8个,腹部每节6个,毛瘤上具自色刚毛和褐色短刺。

蛹椭圆形,紫黑色,额区具1浅斑。茧椭圆形,丝质粗糙,灰褐至黄褐色。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以茧蛹附在树枝或地被物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7月中旬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为一代成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8月中旬始发,为害至9月中下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日落后开始活动,21—23时最活跃,虫体大笨拙,但飞翔力强。卵喜产在叶背或枝干上,有时雌蛾跌落树下,把卵产在土块或草上。初孵幼虫群集取食,2、3龄后分散,取食时先把1叶吃完再为害邻叶,残留叶柄,幼虫行动迟缓,食量大。幼虫老熟后于枝上贴叶吐丝结茧化蛹。第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附在树干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结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秋后至发芽前清除落叶、杂草,并摘除树上虫茧,集中处理。利用黑光灯诱蛾,并结合管理注意捕杀幼虫。

在幼虫3龄前,可用下列药剂: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均匀喷施。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杏小食心虫

上一篇:

杏树桃粉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