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大实蝇(Tetradacuscitri)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柑蛆”,又名桔大食蝇,柑桔大果蝇。被害果称“蛆果”、“柑蛆”,是国际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自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发生以来,疫情呈逐年加重趋势。由于其发生面积大,危害损失重,疫区果实不准外销,给果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柑桔生产上的第一大虫害。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广西、云南、台湾、江苏。以幼虫为害果瓤,造成果实腐烂和落果。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黄褐色,复眼金绿色,中胸背板正中有“人”字型深茶褐色斑纹,两侧各具1条较宽的同色纵纹,腹部5节长卵形,基部较狭,腹背中央纵贯1条黑纵纹,第3腹节前缘有1条黑横带,同纵纹交成“十”字型于腹背中央,翅透明,前缘中央和翅端有棕色斑。卵长椭圆形,一端稍尖,微弯曲,乳白色两端稍透明。幼虫体蛆形乳白色(图5—109),胸部11节,口钩黑色常缩入体内。蛹椭圆形,黄褐色。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l代,以蛹在3—7cm土层中越冬,翌年4—5月羽化,6—7月交配、产卵,卵产在果皮下,幼虫共3龄,均在果内为害。老熟幼虫于10月下旬,随被害果落地或事先爬出入土化蛹。雨后初晴利于羽化,一般在上午羽化出土,出土后在土面爬行一会,就开始飞翔。新羽化成虫一周内不取食,经20多天性成熟,在晴天交配,下午至傍晚活跃,把卵产在果顶或赤道面之间,产卵处呈乳状突起。
【防治方法】
可参考柑橘小实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