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尖蚧为害柑桔的枝、叶、果。枝、叶被害后失绿变黄,影响树势;果实受害后不能充分成熟和完整着色,虫体周围果皮呈现绿色,极大的影响其商品价值,严重被害后,造成叶焦枝枯,成片枯死。
1、识别特征
雌成蚧壳长约0.2—0.3cm,细长椭圆形,由后向前逐渐尖削。介壳棕褐色,中央有隆起纵脊,周围有白色蜡边。雄性蚧虫体分泌有细长白色绵状蜡粉,其背面有纵脊两条。
2、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3代,受精雌成蚧在枝、叶上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在母体介壳下产卵,每雌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第一代第一龄幼蚧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多上新叶为害;第二代幼蚧在7月中旬出现,大部分寄生在果面上,一部分寄生在叶片枝干上;第三代幼蚧9月上旬出现,到枝、叶及果面上为害。第一龄幼蚧体长约0.3毫米,橙黄色,椭圆形,触角、足均发达,借此分散、传播。第二龄幼蚧体淡黄色,触角、足消失,固定刺吸取食。
3、防治方法
①冬春剪除虫枝、枯枝,集中烧毁,可消灭大量越冬雌成蚧。
②3—4月间,喷射机油乳剂40倍液对越冬雌成蚧进行防治,间隔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可减少第一代幼蚧发生的数量。
③全年中,重点抓好第一代第一龄幼蚧的防治,在5月下旬6月中旬淋洗式喷药,隔10—15天再连续喷2—3次,农药可选用机油乳剂60—70倍液或刺扑杀或蚧达等,药效持久,防效好,对天敌安全。至高温期应避免使用。7月中旬以后注意保护天敌,进行生防可起控制作用。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