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是道地药材党参的主要产地,被誉为“党参之乡”。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深入实施,一些外出“闯世界”的年轻人又回到山里,借助电子商务将包括药材在内的山乡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电商达人”。
在会川镇物流园区的“好又多土特产”店铺里,27岁的申会斌一边手法熟练地为中药材称重装箱,一边介绍自己的产品,他说:“我们的地产党参,品相好、肉质饱满,卖到哪里都是抢手货。”他的身后,是高高垒起的一箱箱包装好的土特产,即将通过快递物流销往全国各地。
申会斌所在的祁家庙镇郭家山村,和渭源县许多贫困村一样,地处大山深处。以前,他家种的20多亩药材,所产药材除了靠逢集去镇里摆摊销售以及坐等药贩上门收购外,再没有其他销路。
申会斌回忆起当初离家外出打工的情景,仍然十分感慨。“在北京打了两年工,发现那边的人对天然健康的养生食材特别感兴趣,当时家乡正在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并对电商创业的人群给予大力支持,我觉得是个机会,就背上电脑,带着辛苦攒下的两万元回来了。”
渭源盛产党参、黄芪、当归、马铃薯、土鸡蛋、野菜等,为了这些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渭源县大力扶持电商产业,专门请来电商领域的专家进村入户,面对面向群众传授电商知识,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电商培训。申会斌每次听课都挤在最前面,把每一次培训都当作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
很快,申会斌在电商平台上注册了一家名叫“甘肃好又多土特产”的网店,专门销售自家种植的药材和自家酿的土蜂蜜。
“当时以为他是‘瞎折腾’,‘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想挣钱,不是说梦话吗?”在父亲申得科眼里,申会斌曾是“守株待兔”。可是没料到,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好又多土特产”的网上销售额就达到了30万元。
这让老实巴交的申得科改变了看法。第二年,县里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缺发展资金的问题,推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他支持儿子贷了5万元扶贫贷款,全部用于自家的网站建设和产品的宣传推广上。
这一年,申会斌开始帮助乡亲邻里销售中药材和土特产,村里的几个小伙子也加入到申会斌的电商团队中;当年,申会斌的网店线上交易额突破了100万元,纯利润达到10万元。之后,不到三年时间,申会斌一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如今,由渭源人在电商平台上注册的“渭宝堂”“渭水珍品”“渭河源土特产”等网店如雨后春笋,以地产药材、野菜等为代表的渭源特产网络销量持续攀升,“一村一店”“一店带多户”“一店带一村”等多种网店扶贫模式在渭源不断涌现。
据统计,2017年渭源县累计建成网店663家,物流快递企业与个体站点65家,农村电商就业人员累计达到400多人,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