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草莓成熟前,植株明显生长不良,表象为缺水,缺肥,生长缓慢,基部叶片变黄,并提前脱落,叶缘焦枯,开花迟,果实生长慢。果实进入成熟期,病株表现出严重干旱似的萎蔫,重者慢慢干枯死亡,轻者病株虽能结果但果实个头小,成熟晚。整个根系形成乱发似的须根团,根系沾满土粒与沙粒,晚期在根上形成褐色凸起的较大虫瘿。
【发生规律】 线虫共分5个龄期,主要以卵囊虫的卵和卵内的幼虫越冬。当大棚内平均地温达到11.3℃时开始孵化,刚孵化的幼虫为仔虫期幼虫,在卵壳内脱第一次皮后脱壳而出,发育成侵染性幼虫。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越冬幼虫与刚孵化的幼虫在土壤中开始活动,当平均地温达到12℃时,侵染期幼虫就能从根端侵入。破坏中柱细胞的正常生长,引起薄壁细胞的畸形发育,形成凸起的瘤状虫瘿。线虫在虫瘿内吸食草莓汁液,发育生长,直到第五次脱皮后变成成虫。成虫交配后,雌虫定居原处继续危害,雄虫离开虫瘿到土壤中,钻入其他虫瘿与雌虫交配。雌虫产卵后死亡,卵在土壤中孵化成侵染性幼虫,进行再侵染。扣棚期间可完成1-2代,全生长期可完成3代。
【发病特性】 根结线虫在通气良好、质地疏松的沙壤土中发生重,尤其是肥力低的砂质岭薄地发生重,低洼、返碱地和黏性土壤发病轻或不发病。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20%以下或90%以上都不利于根结线虫的侵入。幼虫侵入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70%。连作地发生重,轮作地发病轻,水旱轮作可以控制病害的发生。坐地繁殖或用带虫瘿的病株繁殖草莓苗,易传播病害。土温12-19℃时,幼虫10天才能侵入,20-26℃时,4-5天就能大量侵入,高于26℃不利于侵入。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选择抗线虫病的品种,早熟品种以丰香、晚熟品种以全明星为好;同一地块隔年种植草莓或连作3年后隔3-4年再种草莓,期间种植线虫不危害的作物;在生产过程或收获后,拔除病根、病株,并集中烧毁;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促使草莓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育苗时选无病地和不带线虫病的苗育苗。移栽时挖大坨,以使苗健壮;夏季密封大棚,地面用黑地膜覆盖,进行高温杀菌;药剂防治可用40%甲基异硫磷乳剂,按有效成分计,病地每苗施300-400克,特重地亩施500克;10灭线磷亩施1公斤,3%呋喃丹颗粒剂病地亩施5公斤,1.8%阿维菌素乳油亩施1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