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斑病和叶枯病是我省(江苏)草莓上常见的叶部病害,主要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从而导致植株长势衰弱,严重时也会危害果柄、花萼、果实等其他部位。那么草莓常见叶部病害如何防治呢?
据植保研究专家吉沐祥介绍,我省草莓叶部病害以叶斑病为主,局部田块有叶枯病。叶斑病是导致叶片局部出现斑点的一类病害的统称,常见的有真菌侵染引起的褐斑病(俗称蛇眼病)、细菌侵染引起的角斑病等,以褐斑病为主;叶枯病又称紫斑病、焦斑病,在症状上与叶斑病有较大差异,通常导致整张叶片发病。
据资料介绍,草莓褐斑病发生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淡红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直径3~6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中央呈棕色,后变为白色,边缘紫红色,略有细轮纹,似蛇眼状。
病斑发生严重时,常连成大型斑;果实受害后,种子和果肉呈黑色,失去商品价值。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次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力传播侵染。主要以带菌秧苗传播扩散。病菌生长适温为18~22℃,以夏季高温高湿阶段发病重。
与褐斑病不同,叶枯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多在春秋季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多沿叶脉分布,发病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病斑,发病后期全叶黄褐色或暗褐色,直至枯死。
叶柄或果柄发病后,病斑呈黑褐色、微凹陷,脆而易折。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
吉沐祥说,目前草莓生产上叶斑病和叶枯病还不是重发病害,一般不专门用药进行防治,通常结合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等病害兼治即可。草莓田间发现有叶部病害,应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发病重的地块可在采收后全园割叶,然后中耕除草,彻底清理残枝病叶。草莓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如控制氮肥用量,遇连续阴雨天气及时排水降湿,能促进草莓苗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