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害叶、果实,而在果梗、叶柄和葡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面长出薄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密集成粉状层,病原菌逐渐漫延扩展,严重时叶片正面也滋生菌丝。随病情加重,叶缘逐渐向上卷起呈汤匙状,叶片上发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后期呈红褐色病斑,叶缘开始萎缩,最终整个叶片焦枯死亡。花和花蕾受侵害后,花萼萎蔫,授粉不良,幼果被菌丝包裹,不能正常膨大而干枯。果实后期受害时,果面裹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严重时整个果实如同一个白粉球,完全不能食用。今天就来看看这篇如何防治草莓的白粉病吧。
为害症状:
在南方病原菌周年生活于草莓植株,春秋分生孢子飞散到空气中传播。最初发生在匍匐茎抽生及育苗期,保护地栽培发生更严重,其发生发展主要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发生的适温为20℃左右,空气湿度为80%~100%,往往在经历较高的相对湿度以后出现发病高峰,遮光可加速孢子的形成。种植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的草莓,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植株的长势。湿度大利其流行,低温也可萌发,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菌源时易大流行。一、菌源。在寒冷地区,病菌以闭囊壳、菌丝体等随病残体留在地上或在活着的草莓老叶上越冬。在温暖地区,多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依靠带病的草莓苗等繁殖材料进行中远距离传播。二、侵染。春天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到寄主叶片上,分生孢子先端产生芽管和吸器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附生在叶面上,从萌发到侵入一般需20小时,每天可长出3~5根菌丝,4天后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后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
决解方法:
23% 氨基·嘧菌酯 悬浮剂 (低毒)使用65-98克/亩 喷雾 (保护 治疗)本品于白粉病发病初期喷第一次药,每隔7-10天喷一次,每季最多可喷药3次,喷雾要均匀周到。施药时应避免药液飘移到其它作物上。以防产生药害。本品是由嘧菌酯和氨基寡糖素两种有效成分复配而成,针对作物的病害产生防治的功能。嘧菌酯是一种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来阻止其能量合成, 是一种较新的作用机理的杀菌剂, 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功效。安全间隔期为1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40% 苯甲·嘧菌酯 悬浮剂 (低毒)
使用30-40毫升/亩 喷雾 (保护 治疗)避免与乳油类农药和助剂混用。 某些苹果树品种对本品敏感,切勿使用;对邻近苹果树的作物喷施时,应避免药剂雾滴漂移。大风天或预计药后1小时内降雨,或在极端温湿度条件下及作物长势很弱时,请勿用本品。为保护作物产量免受病害损失,尽量于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用药。 根据天气条件和病情发展,间隔7-14天再用药。
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剂 (低毒)使用10-15克/亩 喷雾 (保护 治疗)配制药液时,应采用农药标准稀释方法两步稀释,先在小水桶中充分稀释推荐用量的本品,然后再倒入喷雾器中,搅拌混匀。本品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和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而成,既具有保护作用又具有治疗作用。该产品杀菌活性较高、内吸性较强、持效期较长、用于多种作物防治主要真菌病害。安全间隔期为5天,每季最多施用两季。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