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黄萎病开始发病时首先侵染外围叶片、叶柄,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型病斑,叶片失去光泽,从叶缘和叶脉间开始变成黄褐色萎蔫,干燥时枯死。新叶感病表现出无生气、变灰绿或淡褐色下垂,继而从下部叶片开始变成青枯状萎蔫直至整株枯死。被害株叶柄、果柄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病株死亡后地上部分变黑褐色腐败。当病株下部叶片变黄褐色时,根便变成黑褐色而腐败,有时在植株的一侧发病,而另一侧无病,呈现所谓“半身枯萎”症状、病株基本不结果或果实不膨大。今天就来看看这篇如何防治草莓的黄萎病吧。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寄主病残体内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或拟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借助带病母株、土壤、水源及农具等进行传播,从植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和根毛侵入,在植株维管束内染指,不断扩散到植株叶及根系,引起植株系统性发病,最后干枯死亡。
解决方法:
1% 申嗪霉素 悬浮剂 (低毒)使用500-1000倍液 灌根 (保护 治疗)防治枯萎病时,应于移栽时第一次施药,然后于枯萎发病初期施药,每株灌根250毫升。视病害发生情况隔7-10天灌根1次,连续使用3-4次。本品是抗生素杀菌剂。其对真菌病害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利用其氧化还原能力,在真菌细胞内积累活性氧,抑制线粒体中呼吸转递链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从而抑制菌丝的正常生长,引起植物病原真菌丝体的断裂、肿张、变形和裂解。
20% 噁霉·稻瘟灵 微乳剂 (低毒)使用40-60毫升/亩 灌根 (保护 治疗)每季最多使用2次。本品用于番茄等作物,具有预防和治疗枯萎病等作用。安全间隔期为7天。
1.2% 辛菌胺醋酸盐 水剂 (低毒)使用200-300倍液 灌根 (治疗性)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每7-10天一次,连施2-3次。辛菌胺醋酸盐为氨基酸型内吸性杀菌剂,对导致作物病害的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内吸性。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