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V型褐斑病,为害叶片和果实。老叶染病初生紫褐色小斑,后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四周暗绿色至黄绿色,嫩叶发病从叶顶开始,沿中央主脉向叶基作V字形或U字形扩展,病斑褐色,四周浓褐色,病斑上常现轮纹,后期病部密生黑褐色小粒点,严重时全叶枯死,该病与轮斑病相似,需检视病原进行区别。
主要症状
此病在老叶上初为紫褐色小斑,逐渐扩大呈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周围常呈暗绿或黄绿色。在嫩叶上病斑常从叶顶开始,沿中央主脉向叶基作“V”字形成“U”字形迅速发展,构成“V”形斑,故称“V”型褐斑病。
病斑褐色,边缘浓褐色,病斑内可相间出现黄绿红褐色轮纹,最后病斑内全面密生黑褐色小粒(分生孢子堆)。一般1个叶片只有1个大斑,严重时从叶顶伸达叶柄,乃至全叶枯死。本病还可侵害花和果实,可使花萼和花柄变褐死亡,浆果引起干性褐腐,病果坚硬,最后为菌丝所缠绕。
相关病原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秋冬时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引起草莓发病,温室、塑料大棚发病较重,冬季人工加温后病情加重,早春蕾花盛期,温室内外温差大,光照较差,叶组织比较柔弱。露地栽培春季潮湿多雨地区易诱发该病流行,尤其是大水漫灌,可加大该病发生和流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福弱、芳玉发病重。新明星、达娜、高岭等品种较抗病。晚道、红鹤、春香、宝交等品种属中间类型。
传播途径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秋冬时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引起草莓发病,温室、塑料大棚发病较重,冬季人工加温后病情加重,早春蕾花盛期;温室内外温差大,光照较差,叶组织比较柔弱。露地栽培春季潮湿多雨地区易诱发该病流行,尤其是大水漫灌,可加大该病发生和流行。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福弱、芳玉发病重。新明星、达娜、高岭等品种较抗病。晚道、红鹤、春香、宝交等品种属中间类型。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使其通风透光,不要偏施过施氮肥,适度灌水严防湿气滞留。
(2)移植前清除种苗及重病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