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生理性叶枯病和褐斑病都能够导致猕猴桃叶片干枯萎蔫,生产中群众对两种病害缺乏认识,不能对症防治,导致防治效果差,增加生产成本,不利于猕猴桃提质效,现将两种病害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生理性叶枯病:
俗称干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无病原菌侵染。
发病症状表现3种情况:
一是叶缘干枯翻卷,
二是叶片沿主脉呈放射状干枯
三是叶柄出现缢缩,造成落叶。叶部病害在果实上的表现是果面出现指甲大的病疤,引起落果。
发生规律:
发病时间6-8月,高温干旱期发生重,尤其雨后高温容易导致生理性叶枯。具体表现为:
1)幼园发生重,老园发生轻。
2)徐香发生最重,其次海沃德,秦美发生较轻。
3)幼园有遮阴作物的发生轻,未种植玉米等遮阴作物的发生较加重。
4)河谷阶地轻,塬区发生较重。
5)同一地势条件下,管理差的果园发生重。
6)同一果园树体个体差异较大,弱树容易发病。
7)挂果量过大、树体负担太重的容易发病。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浇水,避免果园土壤过干或过湿,合理留枝,科学夏剪,培养健壮树体。
2)果园种草。可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水分蒸发和径流,对防止果园水分流失、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度效果显著。
3)种植遮阴作物,如幼园间套春玉米等。
4)合理留果。
5)勤检查根部,发现根部病害及时防治。
二、褐斑病:
猕猴桃褐斑病由半知菌亚门,类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叶点属,叶点霉菌侵染所致,病菌可以同时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和子囊壳在病残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萌发新叶后,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助风雨飞溅到嫩叶上,萌发菌丝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高温高湿易发此病,初期叶片边缘呈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遇水迅速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深褐色,病斑后期密生小黑点,受害叶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脱落。
发病症状:
发病部位大多从叶缘开始,初期在叶片正面呈褐绿色小点或在叶缘出现水渍状污绿小斑,后沿叶缘或向内扩展,形成不规则大褐斑。 正常气候条件下,病斑外缘深褐色,中间浅褐色至褐色。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情发展迅速,病部由褐色变为黑色,受害严重时病叶大量卷曲、破裂、干枯、落叶满地。
发生规律:
在高温条件下发生较重,一般5月份初侵染,6-7月份扩展,8月份严重发生,9月份如果雨多湿度大,利于发病,引起提前落叶。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做好冬季清园,剪除病枝,连同落叶一起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萌芽前喷5-6波美度石硫合剂。加强肥水管理,合理负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2)药剂防治。发病前喷代森锌、丙森锌等药剂进行保护。发病期用吡唑·代森联、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腈菌唑、甲基硫菌林灵等喷雾防治。
小结:
生产中发现,在褐斑病发生同时,也可能混发生理性叶枯病,要注意区别症状,对症防治。防治生理性叶枯病以农业措施为主,而褐斑病在强化农业措施的同时,积极辅以化学防治,防止该病扩展蔓延。注意喷药时尽量避开高温和有露水时段,喷药量要大,叶片正反面均匀喷到,连喷2-3次,每次相隔7-10天。
以上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猕猴桃生理性病害的防治要点,可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及时了解原因,更好防止猕猴桃生理性病害危害,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