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细菌性穿孔病(叶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果病)
桃细菌性穿孔病
【主要特征】:
桃细菌性穿孔病(Peach bacterial shot hole),危害桃以及李、杏、樱桃、梅等多种核果类果树的叶,也危害果实和枝。
危害症状? 叶上初生水渍状小点,后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直径约2mm,周围有水渍状黄绿色晕环,边缘有裂纹,最后脱落穿孔。孔的边缘不整齐。
枝上病斑有两种:一为春季溃疡斑,发生在前一年夏季已被侵染发病的枝条上。病斑暗褐色小疱疹状,直径约2mm,后扩展可达1—10cm,宽度多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二为夏季溃疡斑,夏末在当年嫩枝上发生,圆形水渍状,暗褐色,稍凹陷,边缘水渍状,潮湿时,其上溢出黄白色粘液。
病原?细菌,黄单胞杆菌属甘篮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 pv .prun i(Smith)Dye,异名 Xanthomonas?pruni (Smith)ddowson.。
【病害原因】: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枝条皮层组织内越冬,翌春开始活动。桃树开花前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潜育期7一14d。枝条溃疡斑内的细菌可存活1年以上。春季溃疡斑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夏季气温高,湿度小,溃疡斑易干燥,外围的健康组织容易愈合,所以溃疡斑中的病菌在干燥条件下经10一13d即死亡。气温19—28℃,相对湿度70%一90%利于发博?该病一般于5月出现,7—8月发病严重。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水平及品种有关。温度适宜,雨水频繁或多雾、重雾季节发病重。大暴雨时细菌易被冲到地面,不利其繁殖和侵染。一般,春秋雨季病情扩展较快,夏季干旱月份扩展缓慢。树势强比树势弱发病较轻且晚,树势强病害潜育期可达40d。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等发病重。早熟品种比晚熟的发病轻。
【防治方法】:
1加强桃园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修剪,使桃园通风透光。
2桃树应单独建园,不与核果类果树混栽。桃园应建在距离核果类果园较远的地方。
3结合冬剪,剪除病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4喷药保护。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1:1:100波尔多液、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发芽后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