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畸形是危害东魁杨梅品质的主要病害。对此病害,各地称呼不一,如称“杨梅花”、“吐火”、“衔火”、“肉葱病”、“肉柱分离症”等。据我们调查,发病的果实,大多数肉柱正常发育.只有少数果实肉柱离去果核,因而外突。并且,外突的肉柱,以果核缝合线上为多。畸形果发病率达2O%多,甚至高达4O%以上。病果品质变劣,使果农的经济收入遭到严重损失。为此,我们对其病因进行了观察探讨。
1、病因分析
按果实直径0.3、I、I.5 cm 和着色初期等4个时期,取其果肉,用培养基进行试管培养。连续培养两年。
选衰弱树与旺盛树各5株,每树在树冠四周,任意选果5O个,于花蕾期到果实成熟期,每隔I5天,定期调查虫害。
选衰弱树与旺盛树各5株,用5O%多菌灵800倍液,7O%代森锰锌6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25%甲霜灵500倍液.与对照(喷清水)各1株,分别于花蕾期和谢花后15天、3j天、55天各喷药一次。然后于果实成熟期,在每株树上任意选取果枝12枝,统计发病率。连续进行两年。
选衰弱树与旺盛树各4株,用73%克螨特乳油2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5%锐劲特浓悬浮剂1 500倍液,与对照(喷清水)各I株。分别于花蕾期、谢花后25天、谢花后5O天各喷药液一次。然后于果实成熟期.在每株树上任意选取果枝12枝,统计发病率。连续进行两年。
观察树势强弱与发病的关系:目测树势,将树势分为旺盛树、中庸树和衰弱树等三类。所谓旺盛树,即叶片浓绿。枝梢稠密,树冠郁闭,梢长在I5 cm 以上的枝梢较多;中庸树,即叶片绿色,枝梢不稠密,树冠通透,梢长在I5 cm 以上的枝梢数量不多,大多枝梢长度在I 5 cm 以下i衰弱树.即叶色绿偏黄。叶小,稀疏。极少数枝梢长度在15 cm 左右,大多数枝梢长度在10 cm 以下。各类树确定2株观察树,每树都以东、南、西、北4个方位和上、中、下3个部位,共12个点,每点都选取长梢(15 cm 以上)、中梢(7~14 cm)、短梢(6 cm 以下)1枝,每树36枝,两株共72枝,观察3年,统计总果数与发病果数,计算发病率。
枝梢长度与发病的关系:按照旺盛树、中庸树、衰弱树类型,各类树确定2株,每树按东、南、西、北1个方位,选取长梢、中梢、短梢(梢的长度标准同上)各3枝,观察3年,统计总果数与发病果数.计算发病率。
树冠方位和部位与发病的关系:选旺盛树和衰弱树各2株,每树按东、南、西、北4个个方位和上、巾、下3个部位,共I2点,各点选取长梢、中梢和短梢各3枝,统计总果数与发病果数,计算发病率。
2、发病原因
杨梅畸形果发病的原因,原来人们有二三种看法:一是病菌侵染;二是害虫为害;三是树体生理失调。通过我们观察研究,用试管接种培养的方法,未获得侵染性的病菌,喷射防病药剂,不能达到减少畸形果发生的作用。衰弱树喷射4种杀菌剂病果发病率在4I.6 ~ 44.3 。并未比对照(42.4 )减少;旺盛树亦如此,喷杀菌剂后病果率为31.1 ~33.8 ,对照为3I.8 。喷药后病果率与对照一致,说明畸形果不是病菌侵染所致。
调查中,未发现螨类、蚜虫和蓟马等几种主要害虫。通过喷射杀虫剂,也不能降低畸形果的发病率,喷药植株与对照植株畸形果发病率无差异,说明畸形果不是害虫为害所致。
从观察中看出:树势旺盛或衰弱,畸形果发病率都高;而树势中庸的,发病较少。这就是东魁杨梅与其他果树不同的结果习性。要使东魁杨梅优质、丰产,就要培养中庸树势。
梢的长短也与发病有关。长梢比短梢的发病率高。这与东魁杨梅要求较弱树势有关;也与每梢的结果量多少有关。表现为:梢的长度长,结果量多,发病也多。
树冠方位与发病率没有关系,而树冠部位与发病率有极大关系。即树冠上部,因顶端优势的影响,所以发病较少;而树冠愈向下,发病愈多。根据以上观察结果,这几年,我们推广了针对东魁杨梅不同树势的不同管理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后.其畸形果的发病率都降到2.5 以下,获得优质丰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