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白粉病
芒果白粉病
【主要特征】:
症状 主要为害花序、嫩叶及幼果。病部变褐,其上散生白色粉状小斑,扩展后相互融合成苍白色霉粉层。花序染病 花朵不开放,病花脱落。有的授粉后已座果,但果实长到豆粒大小时就脱落。染病分枝和花轴变黑。嫩叶染病 叶背现白色粉状霉层。广东紫花芒3~5月份发病。
【发病规律】:病原 Oidium mangiferae Berthet. 称芒果粉孢,属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为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称菊科白粉菌,国内在芒果上尚未发现。茵丝直径4.1~8.2(μm)。分生孢子梗不分枝,长64~163(μm),顶生椭圆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半透明,单生或串生,大小33~43×18~28(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条内或较老的叶片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气温20~25℃适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花期遇有夜间冷凉或高温高湿交替,常引发该病流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别。多数认为黄色花序品种较抗病,紫花品种红芒、红象牙、紫花芒等较感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秋芒、粤西1号、吕宋芒等较抗病。(2)花簇伸长期至幼果期,喷洒40%灭病威胶悬剂8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3)对三唑酮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改用25%腈菌唑乳油5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7000倍液,隔15~2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