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痂病主要为害幼叶、新梢和幼果,一般春梢发病严重。受害叶片最初产生油渍状的小点,扩大后呈黄褐色至灰褐色,多向叶背面突起,叶面凹陷的圆锥形(漏斗状)病斑,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扭曲畸形。新梢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但突起不及叶片上的明显,受害严重时枝梢短小扭曲。果实受害形成散生或连片的瘤状突起,幼果受害多呈茶褐色腐烂脱落,稍大果实受害则形成黄褐色木栓化的突起。橘类易感染疮痂病,而橙类抗病,柑类则介于两者之间。
防治柑橘疮痂病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1)药剂防治。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春季,重点保护新梢和幼果。在芽长约一粒米时喷药1次以保护新梢,在落花2/3时喷药1次保果,如果遇到低温多雨年份,隔15天左右再补喷一次。
药剂主要有:
1)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3)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5)10%甲醚苯环唑水分散颗粒剂2000~2500倍液。
(2)减少侵染源。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带病的枝梢和过密郁闭的枝条,扫除地面枯枝落叶,并移出果园外集中烧毁。
(3)使用无病苗。 新建果园时,选用无病苗木,对来自病区,橘类等易感品种的苗木栽种前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30分钟杀菌。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