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广东甜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2018-11-28 10:42:02浏览:1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甜玉米作为一种新型果蔬型作物,因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风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尤其是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发

  甜玉米作为一种新型果蔬型作物,因其丰富的营养、独特的风味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尤其是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发展迅速。但由于甜玉米特殊的遗传背景,对多数病虫害敏感。如大多数高感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等,同时极易遭受玉米螟、穗期棉铃虫等的危害,加上甜玉米常常分期播种、鲜穗分批上市技术的应用,病虫世代重叠现象十分普遍,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由于部分种植户的防治方法不当,既过多使用农药,增加成本,没有达到防治效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又带来农药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接下来山村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甜玉米各个时期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玉米病虫害

  播种至叶期

  甜玉米播种后至叶期的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及食叶性害虫甜菜夜蛾等危害。地下害虫咬断幼苗造成缺苗,对产量影响很大,防治措施如下:

  1.清洁田块地头

  前造甜玉米收获后和种植前要及时清除秸秆等病残体和田埂杂草一起集中烧毁,或深耕翻埋,减少病虫源。

  2.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广东省甜玉米生产情况,甜玉米品种应选择优质高产型抗病品种,要以抗甜玉米大小斑病为主,同时要兼抗甜玉米纹枯病和青枯病等病害。

  3.种子消毒处理

  种子消毒处理对初侵染源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种子消毒可以预防大小斑病等病害。播种前用70%的代森猛锌或40%的拌种双10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70%的代森猛锌或50%的敌克松按种子重量的0.2%~0.3%剂量拌种。

  4.防治地下害虫和甜菜夜蛾

  播种前用50%的辛硫磷1公斤兑水少量,喷拌细土250~350公斤,每亩用15~20公斤施于播种沟(穴)内。也可在齐苗期用48%的乐斯本喷洒幼苗及周围土壤。苗期常有甜菜夜蛾危害,可用20%的米满1500~2000倍液喷雾。

  5.诱虫灯诱杀害虫

  诱虫灯对螟蛾、夜蛾等害虫成虫有强烈诱杀作用。尤其对分期播种的连片种植区害虫世代交替,灯光诱杀较果更为显著。将诱虫灯设置在村庄附近较开阔的地面(或甜玉米田间),开灯时间在成虫盛发期的每天晚8~12时,将大大降低虫口密度。

  叶期至抽雄期

  甜玉米叶期至抽雄期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螟,其幼虫一旦钻入茎秆和雌穗为害,就会对产量造成较大损失。当发现个别植株心叶出现多个直径约1毫米的虫眼时,应马上进行全田防治。这段时间也是预防纹枯病和大、小叶斑病的最佳时期。

  1.积极推广保健栽培措施

  ①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密度每亩为2800~3200株。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齐苗,力促壮苗。

  ②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合理施肥如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以明显提高甜玉米的抗病能力;注意排灌、降低田间湿度,促进甜玉米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3③早期摘下部病叶,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2.心叶期防治玉米螟

  心叶期(喇叭口期)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亩用BT可湿性粉剂(16000国际单位/克)50克,兑水稀释成2000倍液浇灌心叶;也可亩用BT菌粉100~200克,按1:6~10的比例混细砂土施入心叶;也可用每克70亿个左右活孢子的白僵菌粉400克左右,按1:10的比例混细沙土施入心叶。

  3.防治甜玉米大、小斑病

  对于常年种植(连片)的田块,要做好药剂保护,防治宜早不宜迟。在病叶率达10%~15%时,开始喷洒第一次药。尤其在高温、阴雨连绵的气候条件下,雨天前后,要加紧喷药防治,否则容易造成病害大发生,可用10%的世高1000倍液,也可用25%的势克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共喷2~3次。

  4、防治甜玉米纹枯病

  甜玉米纹枯病的防治适期宜掌握在雄穗抽出前,一般在病株率达10%以上时,开始防治。可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或20%的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药液要喷到雌穗以下的茎杆上,才有较高防治效果。

  散粉至采收期

  甜玉米散粉至采收期是保产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发生为害最严重的时期,还是产量和品质损失最严重的时期,主要有玉米螟、斜纹夜蛾、棉铃虫和蚜虫等害虫为害。斜纹夜蛾、棉铃虫幼虫在吐丝后开始为害果穗顶端,即花丝吐出处,严重影响商品外观。雨天频繁时,斜纹夜蛾为害加重,应在散粉期防治;对蚜虫可在其迁飞扩散前防治。

  1.重点防治玉米螟

  甜玉米授粉末期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亩用BT可湿性粉剂(16000国际单位/毫克)50克,兑水稀释成2000倍液浇灌花丝;也可在抽雄初期,隔株去雄1/2,切断玉米螟的食料,减少虫口密度,还可大大降低甜玉米中的农药残留量,提高甜玉米的商品价值。

  2.继续关注甜玉米大、小斑病和纹枯病的发生,在病叶率或病株率在20%以上要按以上所述方法防治。

  3.防治夜蛾类害虫

  夜蛾类害虫有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常危害花丝,要在幼虫三龄以前防治,可用5%的抑太保1500~2000倍液喷雾。斜纹夜蛾、棉铃虫幼虫在灌浆期为害果穗顶端,可结合人工捕杀减轻危害。

  4、防治蚜虫

  蚜虫秋季较多发生,常为害雄穗,可亩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45公斤喷雾。

  病虫害综合防治重点

  1.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农业防治病虫害是综合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从而抑制病虫害发生为害。由于其效果不像药物防治那样显而易见,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它的效果是优异而深远的。

  ①选用抗病品种。根据我省甜玉米生产情况,甜玉米品种应选择优质高产型抗病品种,要以抗甜玉米大小斑病为主.同时要兼抗甜玉米纹枯病和青枯病等病害。另外选用饱满、均匀、无病虫的优良种子,可以保证全苗、齐苗、壮苗,减少由于种子不纯、生长参差不齐,不利于田间管理,拉长了害虫危害时间所导致的后果,如在雌雄分化期受玉米螟及吐丝、灌浆期间受斜纹夜蛾等危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尤其严重。

  ②有条件地方应实行轮作或避害播种。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恶化病虫生存环境,减轻危害,效果显著,尤其是对青枯病和纹枯病等土传性病害效果显著。但注意前茬是水稻的,会加重纹枯病的发生。也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病虫发生规律避害播种,适当提前或延后播种,避开病虫的为害。如在3月上旬前和9月份播种,可明显减轻多种病虫害的发生。

  ③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配方施肥,改善营养条件,促使玉米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禁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可减少病虫的危害。注意调节土壤酸碱度,酸性土壤每亩施熟石灰75~100公斤。

  ④清洁田块地头。彻底铲除田间及周边杂草,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作物养料和水分的损失,切断病虫中间寄主,可减轻地老虎、斜纹夜蛾、纹枯病等病虫的危害;同时要及时发现和摘除病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可明显减轻纹枯病的传播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青枯病、叶斑病的蔓延。

  2.利用害虫的趋向性诱杀

  ①毒饵诱杀。用花生麸2.5公斤,炒香后拌入90%敌百虫晶体50~75克,喷水0.5~1公斤,边喷洒边搅拌。密闭半天后,于傍晚撒施到田间,可诱杀地老虎和蝼蛄等害虫。

  2)毒菜叶诱杀。播后出苗前,将切碎的青菜叶,如甘蓝、菜心、白菜等30~40公斤,用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浸泡几分钟,于傍晚撒施田间,可诱杀地老虎等害虫。

  3)人工捕杀。根据害虫危害特点,早晚在田间发现有地老虎为害,即在被害株根际扒土捕杀;苗期有青虫咬吃叶片,可捏紧心叶压死害虫;粘虫、斜纹夜蛾幼虫在灌浆期危害果穗顶端,也可结合人工捕杀减轻危害。

  3.大力推广生物防治

  治生物防治具有成本低,防治效果好,对人、畜、天敌无害,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的特点,还可以减少农药用量、防止环境污染,。

  ①生物农药治虫:高效BT、白僵菌对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②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将卵产于害虫卵内,致使害虫不能孵化而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每亩放蜂1.5万~2万头,在害虫产卵盛期放蜂2~3次,有明显的杀卵效果。

  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及时控制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但必须合理使用,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

  ①对症下药。根据各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田间调查情况,准确掌握各病虫害的发生时期、程度,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选择适宜的药剂种类,根据病虫害严重程度确定防治次数,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针对不同病虫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防治小地老虎、蝼蛄可用抑太保、敌杀死、辛硫磷、敌百虫等1000倍液于晚间灌根;防治钻蛀性害虫玉米螟可用杀虫单800倍液、菜喜1000倍液、杀虫双400倍液灌心或喷雾,也可与粘土、煤渣混合制成颗粒剂撒施于心叶内;防治蚜虫可选用内吸剂乐果、抗蚜威、高效大功臣1000倍液喷雾;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400倍液、托布津8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大、小叶斑病可用敌力脱、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

  ②及早防治。加强田间调查,抓住病虫薄弱环节施药,是提高防治效率的关键。病菌一般以萌发侵入始期抗药性最弱,害虫以低龄期幼虫抗药性最差,在这时期内施药效果显著。

  ③药剂交替使用和混用。为了防止和克服病虫害产生抗性,不宜长期使用同一种(同类)农药。合理混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杀菌剂,可兼治多种病虫害。甜玉米从拔节到抽雄期将巴丹、井冈霉素混合使用,可同时防治玉米螟、纹枯病;防治蚜虫将乐果、马拉硫磷混用,效果较好。

  ④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相隔的天数。甜玉米的安全间隔期:80%的敌敌畏、50%的托布津不小于5天;10%的兴棉宝、90%的敌百虫、50%的抗蚜威不小于7天;98%的杀虫单、98%的巴丹、25%的杀虫双、5%的井冈霉素、50%的多菌灵、65%的代森锌不小于15天。

  ⑤严禁使用违禁农药。甜玉米是一种果蔬型作物,严禁使用1605、杀螟威、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甲基异柳磷、甲拌磷等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小编认为,病虫害的发生时期、种类和时间与植株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若想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危害、降低污染和农药残留量,只要注意调查,及早防治,就不难控制。现将甜玉米病虫害发生时期、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棉蚜虫的诊断及防治对策

上一篇:

2013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