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小麦蚜虫主要集中在小麦背面、叶鞘及心叶处为害。以成虫、若虫吸取小麦汁液危害小麦,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麦叶片上,严重地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前期危害可造成麦苗发黄,影响生长,后期危害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产量。由于去年冬季气温偏高利于蚜虫的越冬,给今年蚜虫大发生提供了虫源,再加上近段条件适宜蚜虫的发生、繁殖。为此广大群众要密切注意查看蚜情并及时进行防治。小麦蚜虫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蚜虫防治方法】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麦蚜:麦田中麦蚜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蜂,其中以瓢虫及蚜茧蜂最为重要。对这些天敌资源应加以保护利用。当益害比达到1:80或僵蚜率达到30%时,应以利用天敌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尽可能避免在治蚜时杀伤天敌。为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必要时还可以人工繁殖释放或助迁以控制麦蚜危害。
2、种子处理:60%吡虫啉格猛FS、20%乐麦拌种,以减少蚜虫用药次数;
3、早发现、早防治。苗期只要每平方米有蚜虫30~60头就要进行防治,孕穗期当有蚜株率达15%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就要及时防治。可每亩用20%菊马乳油80毫升、20%百蚜净60毫升、40%保得丰80毫升、2%蚜必杀80毫升、3%劈蚜60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上述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对水35~50公斤(2~3桶水),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如发生较严重。每桶水再加1包10%的吡虫林混合喷施。在黄矮病发生区,可用75%甲拌磷乳油100毫升,对清水3—5公斤,拌麦种50公斤,边喷药边搅拌,然后堆闷6—12个小时,即可播种。也可用3%呋哺丹颗粒剂或5%涕灭威颗粒剂,每亩1.5公斤盖种。这样可通过杀虫剂的内吸作用来控制苗期蚜虫.并可防止蚜虫传播黄矮病。
另外,山村网提醒您:小麦蚜虫防治越早越好,要不然会造成小麦的大面积损伤,造成小麦减产,以至于会影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