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小麦的斑须蝽](http://img2.shancun.net/201811/28/104632671.jpg)
发病规律:
一、发生世代。每年发生2代。二、越冬。以成虫在杂草、枯枝落叶、植物根际、树皮下越冬。三、发生时期。4月初开始活动,4月中旬交尾产卵,4月底5月初幼虫孵化,第1代成虫6月初羽化,6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四、发生区域。中国各地。
解决方法:
25% 吡蚜酮 可湿性粉剂 (低毒)使用20-32克/亩 喷雾 (治疗性)于虫害发生期施用。喷雾时要均匀周到,尤其对目标害虫的危害部位。本品作用机理为,停止取食,丧失对植物的危害能力,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不可逆转。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
10% 吡虫·灭多威 可湿性粉剂 (低毒)使用50-70克/亩 喷雾 (治疗性)本品应于蚜虫发生初盛期进行施药,间隔7-10天施药一次,共喷施防治2次为宜,注意喷雾均匀、周到。 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本品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可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同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昆虫出现惊厥、过度兴奋、麻痹与震颤而无法在作物上取食,导致最终死亡。
2.5% 溴氰菊酯 微乳剂 (中等毒)使用20-40毫升/亩 喷雾建议在害虫低龄期时施药进行防治,施药间隔期为7天。与其他类型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延缓抗性产生。喷雾要均匀彻底。本品以触杀、胃毒为主,对害虫有一定驱避与拒食作用。作用部位在神经系统,为神经毒剂,使用昆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本品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分解失效。本品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7天。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