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习性。麦蝽喜高温,但在盛夏季节,中午多隐藏在植株下部或土缝中避暑。一般白天活动,以下午l~3点最活跃。成虫交尾后一天即可产卵,卵多产在植株下部及枯黄叶背面最多,每头雌虫可产卵20-30粒,单排产下,成虫虽有翅,只能作短距离飞翔,最喜在坟头、地埂、渠岸、碱滩上的芨芨草丛下6-10cm处越冬,而且大的芨芨草堆比小芨芨草墩虫量高。 一般茂密麦田比生长一般的麦田发生重,阳坡比阴坡重,粘重土壤灌水后易裂缝的麦田比砂壤土重。二、为害特点。麦蝽以口器剌吸叶片汁液,受害麦苗出现枯心,或叶片上出现白斑,以后扭曲为辫子状,严重时叶片尖端齐断。后期被害可造成白穗及秕粒。三、为害作物。危害麦类、水稻、苜蓿等。今天就来看看这篇如何防治小麦的麦蝽吧。
发病规律:
一、发生规律。麦蝽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若虫在杂草、落叶及芨芨草丛中或土块及墙缝中越冬。4月下旬出蛰,首先在芨芨草上取食活动,5月初迁入麦田,6月上旬产卵,卵期8天左右,6月中旬进入卵孵化盛期。若虫为害期40天左右,为害后成虫或老熟若虫迁回芨芨草。9月后陆续越冬。二、发生区域。分布在中国西北各省区。
解决方法:
25% 吡蚜酮 可湿性粉剂 (低毒)使用20-32克/亩 喷雾 (治疗性)于虫害发生期施用。喷雾时要均匀周到,尤其对目标害虫的危害部位。本品作用机理为,停止取食,丧失对植物的危害能力,并最终饥饿致死,而且此过程不可逆转。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
10% 吡虫·灭多威 可湿性粉剂 (低毒)使用50-70克/亩 喷雾 (治疗性)本品应于蚜虫发生初盛期进行施药,间隔7-10天施药一次,共喷施防治2次为宜,注意喷雾均匀、周到。 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本品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可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同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使昆虫出现惊厥、过度兴奋、麻痹与震颤而无法在作物上取食,导致最终死亡。
2.5% 溴氰菊酯 微乳剂 (中等毒)使用20-40毫升/亩 喷雾建议在害虫低龄期时施药进行防治,施药间隔期为7天。与其他类型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延缓抗性产生。喷雾要均匀彻底。本品以触杀、胃毒为主,对害虫有一定驱避与拒食作用。作用部位在神经系统,为神经毒剂,使用昆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本品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分解失效。本品每季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7天。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