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黏虫又称夜盗虫、行军虫等,是一种食性、迁移性、暴发性的害虫。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成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36~45毫米,淡黄褐色至淡灰褐色,触角丝状,前翅中室下角处有一小白点,后翅正面暗褐色,反面淡褐色,缘毛白色,卵半球形,直径0.5毫米左右,体色变化很大。对于玉米的这类虫害,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是什么呢?
1、发病规律
降水过程较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气象条件非常利于夏玉米田块粘虫的发生危害。陕西省气象农业遥感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粘虫主要发生在临渭区、蒲城县、富平县、咸阳北五县一带及商洛局部。省植保站最新测报结果,全省玉米粘虫发生面积375万亩,其中67万亩重度发生,受害株率达到80%左右。为此,气象部门发布喷药适宜条件等级预报,全省大部区域未来短期内较适宜喷药作业,关中东部适宜开展喷药作业。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江淮流域迁飞而来,不能在陕西越冬,因此具有偶发性和爆发性的特点。
2、防治措施
(1)在玉米苗期百株有幼虫50~100头时,应施药防治。
(2)在幼虫3龄以前,用灭幼脲1号或灭幼脲3号,加水后常量喷雾或超低容量喷雾,田间持效期可达20天,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均匀喷雾。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