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边螟
水稻褐边螟
【学 名】: Catagela adjurella Walk 鳞翅目,螟蛾料。国内分布北限为黄河以南,南至广东、广西、云南,东临滨海,西达四川。
【寄 主】: 水稻、稗、鸭舌草、荆三棱等。
【为害特点】: 幼虫钻茎而入,多从水稻剑叶叶鞘空隙处向下蛀入茎秆第一节,蠕行至白色柔嫩组织处蛀食,且转株为害。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0mm左右,翅展20—123mm。前翅黄褐色,前缘褐色,从顶角到后缘具1褐色斜纹,翅中央具棕褐色小点3个,排列成等边三角形,外缘具棕褐色小点7个,缘毛浅黄色。后翅银灰色。卵乳白色至青黑色。卵块为长椭圆形,覆盖灰黄色鳞毛匀称,无杂色。末龄幼虫体长15—20mm,头深褐色,胸部、腹部主要是绿色,从腹部第2节后渐渐转黄。蛹长11—13mm,初黄绿色,后变浅黄色,羽化前变成黄褐色。茧白色。
【生活习性】: 发生代数、发生期与三化螟相似,以末龄幼虫在寄主残留株或背风向阳的沟边杂草上越冬。卵成块产在稻叶上,初孵幼虫喜爬至叶尖处吐丝下坠,借风扩散,从茎上钻孔侵入。水稻孕穗或抽穗时,则从剑叶叶鞘空隙处向下钻入茎秆的第1节,爬至白色幼嫩组织处蛀害。有的转株为害,先把近水面的稻茎咬断后吐丝封口,咬断茎的另一端则形成囊状物,幼虫隐藏在其中浮在水面上,碰到新稻株后,爬至稻茎上向内蛀食,钻入新株后又吐丝遮住蛀孔。该虫喜在湿润的环境中生存,喜在旱秧田中为害,转株为害现象明显。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和推广抗虫品种。
(2)改良耕作制度。尽量避免混栽,减少“桥梁田”;选用生长期适中,纯度高的种子;选择无螟害或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为绿肥留种田;
(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春耕沤田,处理好稻茬,减少越冬虫口;对冬作田、绿肥田多灌跑马水,及时春耕灌水,淹没稻茬7-10天;耕翻整地,拾毁外露稻桩。
(4)保护与利用天敌。
(5)药剂防治。在水稻分蘖期与蚁螟盛孵期吻合日期短于10天的稻田,掌握在蚁螟孵化高峰前1-2天,施用3%映喃丹颗粒剂,每667m2用1.5-2.5kg,拌细土15kg撒施后,田间保持3-5cm浅水层4-5天。当吻合日期超过10天时,则应在孵化始盛期施1次药,隔6-7天再施1次;在破口露穗达5%-10%时,施第1次药,每667m2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mL或50%杀螟松乳油100mL、40%氧化乐果加50%杀螟松乳油各50mL,拌湿润细土15kg撒入田间,也可用上述杀虫剂对水400kg泼浇或对水60-75kg喷雾。如螟虫发生量大,蚁螟的孵化期长或寄主孕穗、抽穗期长,应在第一次药后隔5天再施1-2次。常用药剂: 杀虫单、杀虫双、杀螟硫磷、杀螟丹、甲胺磷、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水胺硫磷、甲基对硫磷、虫瞒腈(锐劲特)、克百威(呋喃丹)、氯唑磷(米乐尔)、喹硫磷、二嗪农、久效磷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Bt)、阿维菌素的混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