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麦二叉蚜学 名】:Schizaphis graminum (Rondani)同翅目,蚜科。分布全国各地。
【水稻麦二叉蚜害 主】:小麦、大麦、燕麦、高粱、水稻、狗尾草、莎草等禾本科植物。
【水稻麦二叉蚜为害特点】:麦二叉蚜常在麦类叶片正、反两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此外还可传带小麦黄矮病。
【水稻麦二叉蚜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 体长2.0mm,卵圆形,淡绿色,背中线深绿色,腹管浅绿色,顶端黑色。中胸腹岔具短柄。额瘤较中额瘤高。触角6节,全长超过体之半,喙超过中足基节,端节粗短,长为基宽的1,6倍。腹管长圆筒形,尾片长圆锥形,长为基宽的1.5倍,有长毛5—6根。有翅孤雌蚜 体长1.8mm,长卵形。活时绿
色,背中线深绿色。头、胸黑色,腹部色浅。触角黑色共6节,全长超过体之半。
触角第3节具4—10个小圆形次生感觉圈,排成一列。前翅中脉二叉状。
【水稻麦二叉蚜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B> 麦二叉蚜生活习性与长管蚜相似,年生20一30代,具体代数因地而异。冬春麦混种区和早播冬麦田种群消长动态:秋苗出土后开始迁入麦田繁殖,3叶期至分蘖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进入11月上旬以卵在冬麦田残茬上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在冬麦上繁殖几代后,有的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有的产生有翅胎生蚜在冬麦田繁殖扩展,4月中旬有些迁入到春麦上,5月上中旬大量繁殖,出现为害高峰期,并可引起黄矮病流行。麦二叉蚜在10—30℃发育速度与温度正相关,7℃以下存活率低,22℃胎生繁殖快,30℃生长发育最快,42℃迅速死亡。该蚜虫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力强,发育历期短,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常在15—20天,百株蚜量可达万头以上。
【水稻麦二叉蚜防治方法】:
(1)预测预报。当孕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平均蚜量200一250头或滔浆初期有蚜株率70%,百株平均蚜量500头时即应进行防治。
(2)农业防治法 ①选用抗虫品种。如:“鲁麦23”。⑧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尽量减少冬小麦面积或冬麦与春麦分别集中种植,这样可减少受害。⑧适时集中播种。冬麦适当晚播,春麦适时早播。④合理施肥浇水。
(3)生物防治 减少或改进施药方法,避免杀伤麦田天敌。充分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等天敌,据测定七星瓢虫成虫,日食蚜100头以上,生产上利用麦蚜复合天敌当量系统,能统一多种天敌的标准食蚜单位和计算法,准确测定复合天敌发生时综合控蚜能力,是采用其它措施依据。测定天敌控蚜指标,把该指标与化防指标、当量系统结合起来,为充分发挥天敌作用提供保证。必要时可人工繁殖释放或助迁天敌;使其有效地控制蚜虫。当天敌不能控制麦蚜时再选用0,2%苦参碱(克蚜素)水剂400倍液或杀蚜霉素(孢子含量200万个/ml)250倍液、50%辟蚜雾或40%氧乐果2000倍液,杀蚜效果90%左右,且能保护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