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尾叶蝉分布在我国各稻区,长江流域发生较多,成虫和幼虫有刺吸式口器,取食水稻汁液,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可造成植株倒伏和死亡,其中黑尾叶蝉吸食传播水稻病毒病更为严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水稻黑纹叶蝉的危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一6mm,黄绿色;头与前胸背板等宽,向前成钝圆角突出,头顶复眼间接近前缘处有1条黑色横凹沟,内有1条黑色亚缘横带;复眼黑褐色,单眼黄绿色;雄虫额唇基区黑色,前唇基及颊区为淡黄绿色。
雌虫体为淡黄褐色,额唇基的基部两侧区各有数条淡褐色横纹,颊区淡黄绿色;前胸背板两侧均为黄绿色;小盾片黄绿色;前翅淡蓝绿色,前缘区淡黄绿色,雄虫翅端1/3处黑色,雌虫为淡褐色;雄虫胸、腹部腹面及背面黑色,雌虫腹面淡黄色,腹背黑色;各足黄色。卵长茄形;末龄若虫体长3.5一4mm,若虫共4龄。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代数随地理纬度而异。河南信阳、安徽阜阳一年发生4代;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以5代为主;江西南昌、湖南长沙以6代为主;福建福州、广东曲江以7代为主;广东广州以8代为主;田间世代重叠。主要以若虫和少量成虫在冬闲田、绿肥田、田边等处的杂草上越冬,主要食料是看麦娘。
长江流域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量较大,主要在早稻生长后期、中稻灌浆期、单晚稻分蘖期和连晚秧田及分蘖期为害;华南稻区则在6月上旬至9月下旬均有较大发生量,为害于早稻穗期和晚稻各生育期。成、若虫均较稻飞虱活泼,受惊即横行或斜走逃避,惊动剧烈则跳跃或飞去。
成虫白天多栖于稻丛中、下部,晨间和夜晚在叶片上部为害,趋光性强。卵产于水稻或稗草上,多从叶鞘内侧下表皮产入组织中。若虫多群集于稻丛基部,少数可取食叶片和穗,具体部位随水稻生育期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较褐飞虱位置稍高。冬季温暖,降水少,越冬虫死亡率低,带毒个体体内病毒增殖速度较快,传毒力较强,翌年较易大发生。
该虫喜高温干旱,6月份气温稳定回升后,虫量显著增多,至7一8月份高温季节达发生高峰。单、双季稻混栽区食料连续、丰富,该虫发生量大,为害重;连作稻区早、晚季稻换茬期食料连续性稍差,发生量次之。早栽、密植以及肥水管理不当而造成稻株生长嫩绿、繁茂郁闭,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该虫发生。
防治方法
种植抗性品种;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尽量避免混栽,减少桥梁田;加强肥水管理,提高稻苗健壮度,防止稻苗贪青徒长。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昆虫和捕食性蜘蛛。早稻孕穗抽穗期(6月中下旬),每百丛虫口达300一500只;早插连作晚稻田边数行每百丛虫口达300-500只,而田中央每百丛虫口达100一200只时,即须开展防治。病毒病流行地区,早插连作晚稻本田初期,虽未达上述防治指标,也要考虑及时防治。
及时喷洒下列药剂:25%仲丁威乳油100一150ml/亩;20%异丙威·矿物油乳油150一200ml/亩;20%异丙威乳油150一200ml/亩;30%乙酰甲胺磷乳油125一225ml/亩;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100一200g/亩;45%杀螟硫磷乳油55一83ml/亩;45%马拉硫磷乳油83一11lml/亩;30%马拉硫磷·异丙威乳油100一133ml/亩;40%乐果乳油75一100ml/亩;25%甲萘威可湿性粉剂200一260g/亩;50%混灭威乳油50一l00ml/亩,对水50一60kg均匀喷施。施药时田间要有水层3一5cm,保持3一4天。田中无水而喷雾时,每亩药液量要在100kg以上。农药要混合使用或更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这些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水稻黑纹叶蝉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大家学会了吗?小编整理的这些知识对您种植您的水稻有着不错的帮助,大家可以仔细的学习有喜爱小编教您的这些知识,更好的种植您的水稻。想要学习更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的话,记得关注我们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