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是中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稻区。除为害水稻外,还可取食大麦、小麦、甘蔗、粟等作物。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
稻纵卷叶螟属食叶性害虫,完全变态昆虫,从卵→幼虫→化蛹→成虫(蛾)为一个世代。初孵幼虫一般先爬入水稻心叶或附近叶鞘或旧虫苞中,虫量大时亦可几头幼虫聚集在叶尖、叶片一侧边缘小虫苞,2龄幼虫则一般在叶尖或叶侧结小苞,3龄开始吐丝缀合叶片两边叶缘,将整段叶片向正面纵卷成苞,一般单叶成苞,少数可以将临近数片叶缀合成苞。幼虫取食叶片上表皮与叶肉,仅留下白色下表皮及叶脉,虫苞上显现白斑。危害严重时,田间虫苞累累,甚至植株枯死,一片枯白。使水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造成空壳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很大。
在防治上要综合考虑,在达到防治指标时才打药防治。
一方面,采取农业防治,合理施肥,防止偏施氮肥或施肥过迟。结合稻田管理,在幼虫孵化期间烤田,或在化蛹盛期灌水,减轻受害程度。
第二,采用物理防治,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稻田养鸭、保护青蛙等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减少下代虫源。
第三,生物防治,具体方法是:每亩用杀螟杆菌、青虫菌等含活孢子量100亿/克的菌粉150~200克,对水60~75千克喷雾。也可在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分期分批释放赤眼蜂,每亩每次放3万~4万头,隔3天1次,连续3次。
第四,药剂防治:在分蘖期有效虫量40头/百丛、穗期20头/百丛以上即可防治,以幼虫盛孵期或2、3龄幼虫期高峰期为宜。亩用5%氟虫腈胶悬剂20~30毫升,或用25%毒死蜱乳剂每亩70~80毫升,或用80%杀虫单粉剂35~40克,或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蚕桑区可改用5%杀虫双颗粒剂1.5千克加湿润细土撒施)等。上述喷雾每亩用水50~60千克,施药时田间保水1~2寸寸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寸=3.3厘米。,施药后6小时内遇大雨需补防一次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具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