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油菜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譬如中国的南方。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花朵凋谢后,油菜籽可以榨油。小菜蛾是油菜常见的一种害虫,对油菜有着不小的危害,对其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油菜小菜蛾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
为害症状:
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植物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即“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严重为害时,受害幼苗死亡,成株成片枯死。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内蒙古及华北年发生4-6代,南京10-11代,杭州11-13代,广东20代,台湾22代。
(2)越冬及虫源: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无越冬、越夏现象。长江以北地区,成虫在十字花科蔬菜、留种蔬菜及田边杂草中越冬,幼虫多数在菜心里越冬,蛹多数在菜株中部或叶片背面越冬。
(3)发生因素:
①气候因素。高温干燥的条件有利于小菜蛾发生。
②栽培因素。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大、复种指数高的地区小菜蛾发生严重。
③天敌。菜蛾绒茧蜂,姬蜂。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约6mm,翅展12-16mm。雄虫体色较深;前翅灰黑色或赭褐色,翅后缘从翅基到外缘有呈三度曲波状的黄褐色带;腹部末端圆钳状,抱握器微张开。雌蛾色淡,灰褐色;前翅前缘淡黄或灰白色,后缘波纹色浅,呈灰黄色;腹部末端圆筒形。雌雄前翅缘毛均长,特别是靠近外缘处更长。后翅均为银灰色。停息时两翅覆盖于体背成屋脊状,前翅缘毛翘起,两翅结合处由三度去波纵带组成的3个连串的斜方块。
(2)卵:椭圆形,稍扁平,一端稍倾斜。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黄绿色,具光泽。
(3)幼虫:共4龄,初为深褐色,后变为黄绿色至绿色。末龄幼虫体长约10mm,纺锤形。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由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的2个“U”形纹,体上着生有稀疏的长而黑的刚毛。臀足向后超过腹部末端。
(4)蛹:颜色多变,有绿、灰黑、粉红、黄白等色。肛门周缘有钩刺3对,腹未有小钩4对。近羽化时,复眼变黑,翅芽上有三度曲波状纹明显可见。蛹外被薄茧。
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藏于叶背面,只在受惊时作短距离飞行。成虫有趋光性,夜出活动,活动高峰为19-23时,在植株间短距离飞翔产卵。产卵期可达10天,平均每雌产卵100-200粒,卵散产或数粒在一起,多产于叶背脉间凹陷处。
(2)幼虫:幼虫活泼、动作敏捷,受惊时向后剧烈扭动、倒退或吐丝下落。1龄幼虫潜叶钻食叶肉,2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成为透明的斑块。在留种田除取食嫩叶外还啃食嫩茎、钻食幼荚、食空种荚。进入4龄期为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在叶脉附近结薄茧化蛹,蛹期为9天。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小范围内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对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源带入本田。收获后,及时清除枯枝落叶,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集中防治留种株及保护地栽培的叶菜,减少越冬虫量。
(2)物理防治:成虫发生期,设置黑光灯或佳频振式杀虫灯,2盏/hm2,可诱杀大量小菜蛾,减少虫源。
(3)生物防治:用诱芯105个/hm2,诱芯用铁丝固定在水盆上,距水面1-2cm,诱芯每30天换1次,可诱杀大量小菜蛾。释放菜蛾绒茧蜂,姬蜂。
(4)药剂防治:小菜蛾抗药性强,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药剂防治有一定的难度,较好的方法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结合。切忌单一种类的农药常年连续地使用,要做到交替使用或混用,以减缓抗药性产生。由于小菜蛾发生代数多,又世代重叠严重,所以在发生期应根据情况喷3-4次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一般3-5天施药1次。最佳喷药时期为卵孵化盛期至2龄前。药剂选用Bt菌剂(每克含活孢子100亿)5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JG2000-3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35%克蛾宝乳油2000倍液,或2.5%菜喜悬浮剂1000倍液,或5%高效顺式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辛?氰乳油1000倍液,或25%辉丰快克乳油15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1000倍液,或44%速凯乳油1000倍液,或50%宝路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800倍液,或80%易福乳油2000-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