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野螟又被称作豆螟蛾、大豆螟蛾、豇豆螟、大豆卷叶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寄生作物包括:大豆、豇豆、绿豆、扁豆及刺槐、葛等豆科植物。 特别是对于大豆的危害十分严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豆荚野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豆荚野螟主要分布国内分布区北起、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东面滨海,西向自陕西、宁夏、甘肃折入四川、云南、西藏。华中、华南诸省,密度常较大。国外分布于朝鲜、 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孟加拉国、锡金、尼泊尔、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及欧洲、非洲、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秘鲁。
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多在夜间羽化,白天停息在作物下部的叶背面等阴蔽处,天黑开始活动,以晚上10~11时活动最盛。成虫羽化2~4天后即交尾。成虫一生交配1~4次。喜在黄 昏交配,产卵前期3天左右。卵散产,也有2~4粒产于一处的。多将卵产在花瓣上或花萼凹陷处,也有将卵产在叶片上的。成虫有趋光性,寿命6~12天。
(2)幼虫:初孵幼虫很快在花瓣上咬一小孔蛀 入花中为害,在叶片上的卵孵化的幼虫取食叶片,并吐丝卷叶,躲在其中为害,1~2龄幼虫主要蛀食花雷,极少数为害嫩叶,进入3龄后开始蛀食豆荚。每头幼虫一生蛀花1~4朵,蛀荚1~2根。幼虫外出 活动时多在傍晚至次日清晨,阴雨天也有出来活动和转移为害的。幼虫老熟后吐丝下落土表和落叶中吐丝作茧,茧外包满小土粒和残叶,化蛹深度在表土3厘米之内,有的就在土表化蛹或豆秆中化蛹。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华北地区内年生3~4代,华中地区年生4~5代,华南地区7代。
(2)越冬及虫源:以蛹在土中或茎秆中越冬。
(3)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5月下旬到6月 上旬气温的高低,决定第1代幼虫发生为害的迟早和轻重,这一段气温高,则发生早,反之发生就迟。②栽培因素。播种早的花蕾受害重。③天敌。赤眼蜂、非洲姬蜂、寄生蝇、蠼螋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化蛹高峰期,结合抗旱放水灭蛹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人工摘除虫蛀花蕾和虫蛀荚是减少田间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但摘除时须仔细,摘除的虫蛀花、蕾、荚 要集中处理,避免幼虫爬出再行为害。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集中烧毁。
(2)物理防治:在豆田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这些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豆荚野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大家学会了吗?小编整理的这些知识对您种植您的大豆有着很好的帮助,大家在种植的时候,要记得仔细的学习小编教您的这些知识,更好的防治豆荚野螟的危害。想要学习更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的话,记得关注我们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