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荚螟又叫豆蛀虫、钻心虫,6~9月为危害盛期,主要危害豇豆、菜豆、扁豆、蚕豆、豌豆、毛豆等豆科作物,是近年来豆类生产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今年由于夏季气温高,给豆荚螟的繁殖与危害创造了气候条件。防治豆荚螟要“早巧”。
豆荚螟以幼虫蛀食危害豆科作物的花蕾、豆荚和种子,造成瘪荚、空荚,也能蛀入豆株茎内危害。受害豆荚出现蛀孔,荚内虫粪堆积,引起腐烂,严重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
豆荚螟一年发生6~9代,从第二代就开始世代重叠危害,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或晒场周围的土表下1~5cm深处结茧越冬。幼虫共5龄,3龄前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3龄后蛀入荚内取食豆粒。
豆荚螟危害豆荚有一个特点:一般先从上部豆荚危害,渐至中下部,最后危害下部豆荚,所以一般上部豆荚先受危害且受害较重。幼虫老熟后离荚入土化蛹。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卵常产在嫩芽、花蕾和叶柄上。豆荚螟成虫具有趋光性,卵散产于花萼、花蕾和嫩叶上,初产卵为白色,后变成淡绿色,肉眼可见。
初孵化幼虫喜蛀入嫩荚内危害或蛀入花蕾,常引起落花落果。3龄后的幼虫大多蛀入荚果内取食豆粒,可见豆荚内蛀孔外堆积绿色的虫粪粒。在一年当中,豆荚螟危害豆荚在时间上也有规律可循,各代幼虫危害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10月上旬至翌年5月下旬。豆荚螟每年在4~5月危害大豆,6~9月危害豇豆;10~11月以转移危害秋大豆。豆荚从开花到采收,仅7~10天时间,大量开花结荚期间,几乎天天都有豆荚采收,所以必须采用无公害方法防治豆荚螟,防止豆荚污染,保证食用安全。
在防治上应抓一个“早”字。提前做好虫情预测,掌握防治适期。自始花期随机取样调查花朵100朵左右,调查花蕾被害数与百花虫数。在花蕾被害率达到10%或百花有虫15头时即开始喷药防治。最佳防治适期一般是在豆荚螟成虫产卵高峰后5~6天或1龄幼虫发生高峰后2~3天。
二是在防治上要做到一个“巧”。根据豆荚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卵常产在嫩芽、花蕾和叶柄上的特点,应从始花盛期开始,在幼虫卷叶前即采用“治花不治荚”的施药原则,于早上8点以前,太阳未出之时,集中喷在蕾、花、嫩芽和落地花上(上边和地面都应喷药),每7~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
在选用农药防治时,首先应使用生物农药,可用25%灭幼脲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1200倍液叶面喷施。生物农药能在防治豆荚螟的同时保护豆荚螟的天敌,豆荚螟的天敌有绒蜂、甲腹茧蜂和鸟类等,保护这些天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豆荚螟的危害程度。
也可选用一些低毒低残农药如:5%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1.5%甲维盐水分散粒20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对防治豆荚螟都有较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防治豆荚螟的技巧方法,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