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是大豆常发性害虫。近年来,随着棉铃虫抗药性的提高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棉铃虫的越冬残虫量增大,对大豆的危害也日益严重。第二代棉铃虫是危害大豆最严重的世代,95%左右的卵产在大豆中上部的嫩梢、嫩叶、幼荚、花萼和茎基上。防治大豆田棉铃虫可采取以下方法:
(1)物理防治:
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成虫。
(2)生物防治:
一般在第二代棉铃虫产卵初盛期,每隔3~5天,连续释放赤眼蜂2~3次,每次每亩放蜂1?5万头,或在初龄幼虫期,应用Bt菌剂 (含孢子100亿个/毫升)200倍液喷雾3次。
(3)化学防治:
在幼虫3龄前,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5%抑太保乳油、5%氟虫腈胶悬剂1 000~2 000倍液,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1.8%齐螨素乳油45毫升/亩,对水160千克喷雾2次。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