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潜叶蛾学 名】:Phthorimaea operculella Zeller 鳞翅目 麦蛾科。 别名马铃薯麦蛾、马铃薯块茎蛾、烟潜叶虫、马铃薯蛀虫,俗称串皮虫,漂皮虫等。
【烟草潜叶蛾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6.5毫米,头顶有毛簇,灰褐色。复眼黑褐色。触角黄褐色,丝状。下唇须向上弯曲高过头部。前翅狭长,披针形,无斑纹,鳞毛黄褐色,杂有黑色鳞毛。在雌蛾的前翅臀区,黑色鳞毛密集形成一条较显著的黑色斑纹;在雄蛾的臀区,黑色鳞毛组成4个黑色斑点。翅缘毛较长、灰褐色。后翅菜刀状,灰褐色,前缘微向上拱,顶角突出,缘毛灰褐色甚长。卵,椭圆形,长约0.5毫米,宽0.4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半透明,后变为灰黄色,近孵化时为紫褐色,并带紫蓝色光泽。幼虫体长6~15毫米,黄白或淡绿色,老熟时体背粉红色或暗绿色。头部棕褐色,前胸背板及胸足暗褐色,臀板淡黄色。蛹圆锥形,棕褐色,臀棘周围背面有刚毛8根,腹面有稀生刚毛。蛹体外有土褐色的薄茧。
【烟草潜叶蛾生活习性】:分布于我国西部及南方,以西南地区发生最重。在西南各省年发生6~9代,有世代重叠现象。越冬虫态不固定,但主要以幼虫、蛹等虫态在田间的烟草残体、茄杆、或残留的薯块内越冬。春季越冬代成虫出现后,先在春播马铃薯或烟苗上繁殖。春薯收获后,一部分虫体随薯块带进仓库内繁殖,危害夏贮薯块。另一部分迁移到烟草大田繁殖危害,如防治不及时,后期危害严重。成虫白天潜伏于烟草脚叶下或草丛间,夜晚活动。有趋光性。交尾产卵,卵多产于烟株茎杆基部土缝中,或产在脚叶背面近叶脉处,也可产于叶柄、腋芽及茎杆上。卵多散产,也有2~3粒产在一处的。卵多在清晨孵化出幼虫,初孵化虫在烟叶或茎杆上活动30分钟左右开始蛀叶,从幼虫开始活动到蛀入烟叶,一般需要2~3小时。一头幼虫平均取食烟草约10㎝2左右。烟草苗期,顶芽受害严重时,往往全株枯死。烟草大田生长期,则蛀食烟株底部叶片,自叶背近主脉处蛀入,取食表皮间的叶肉。老熟幼虫从潜痕内爬出,吐丝坠地,在地面、脚叶、烟茎凹陷处或残枝落叶上结灰色薄茧化蛹。烟地附近种有茄科蔬菜的受此虫害尤为严重。一般冬季暖和,有利于次年虫害的发生。卵期4~20天;幼虫期7~11天;蛹期6~20天。一般夏季高湿环境,不利其发生,在较干旱的情况下,往往发生较重。
【烟草潜叶蛾为害特点】: 幼虫潜入烟草叶片内为害,叶片上出现线形遂道或受害处现亮泡状。苗期为害顶芽,致全株枯死。也有的蛀入叶柄和烟株的茎内为害。
【烟草潜叶蛾防治方法】:
1、采取农业措施减少越冬虫源。秋末初冬,彻底清除烟草残枝落叶及烟地附近的茄科植株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虫源,降低次年虫害发生率。避免烟草与马铃薯连作。
2、清洁烟田。加强田间管理结合中耕除草,摘除底层脚叶,集中处理(烧毁或深埋、沤肥等),以减少幼虫、蛹、卵等虫态。
3、交替用药防治。害虫发生期,可选用以下低毒低残留农药如1%维路达2000~2500倍液或1%缅甸印楝制剂300倍液,或1%杀虫素2000倍液,或1.8%害极灭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用24%万灵水剂1000倍液喷雾可杀死潜蛀叶肉内的幼虫。以上任用一种,交替使用。害虫发生期每10天喷1次,连喷2~3次。采收前10~15天停止用药。
4、生物防治。烟草潜叶蛾的天敌种类较多,已知寄生性茧蜂有12种,小蜂有10种,姬蜂有8种;捕食性天敌有4种;寄生病原物有6种。在自然界,这些天敌对烟草潜叶蛾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