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烟草斜纹夜蛾

2018-11-28 13:27:01浏览:82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烟草斜纹夜蛾是一种杂食、暴食性食叶害虫,常间歇大暴发。以幼虫取食叶片为主,亦取食花、果及嫩枝。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


烟草斜纹夜蛾是一种杂食、暴食性食叶害虫,常间歇大暴发。以幼虫取食叶片为主,亦取食花、果及嫩枝。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属鳞翅目,夜蛾科。为世界性害虫,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欧洲地中海地区及非洲。我国各烟区均有分布。在我国淮河以南温暖地区发生较多,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虫口数量较大,北方则偶有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0mm,翅展36—41mm;头胸灰褐色或白色,下唇须灰褐色,各节端部有暗褐色斑,胸部背面灰褐色,被鳞片及少数毛;前翅褐色,雄的色较深,基线不显,亚基线灰黄色,波浪形,在臀脉之后向内弯曲,中横线不显,外横线灰色,波浪形,在第2肘脉后方向外弯,亚外缘线与外缘线褐色,近于平行,末端略向内弯;环纹不显,自环纹处向后至后缘为褐灰色斑;肾纹黑褐色,内侧灰黄色,外侧上角前方有一橘黄色斑,环纹与肾纹间有斜纹,由3条黄白色线组成;后翅银白色,半透明,微闪紫光,翅脉及外缘淡褐色,横脉纹不显,缘毛白色。

卵粒半球形,初产黄白色,后转淡绿,孵化前紫黑色,卵数十至数百粒叠成2—3层的卵块,其上覆盖灰白色绒毛。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头部黑褐色,胸腹部颜色因寄主和虫口密度不同而异:土黄色、青黄色、灰褐色或暗绿色,背线、亚背线及气门下线均为灰黄色及橙黄色;从中胸至第9腹节在亚背线内侧有三角形黑斑1对,其中以第1、7、8腹节的最大;胸足近黑色,腹足暗褐色。蛹赤褐色至暗褐色,腹部第1—3节背面光滑,第4—7节背面近前缘处密布圆形刻点。

【发生规律】

斜纹夜蛾每年发生代数自北向南逐渐递增,在我国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长江流域5—6代,福建6—9代。在华南地区无滞育现象,终年繁殖;在黄河流域,8—9月是严重为害时期,甘薯、蔬菜等作物被害较重,棉花被害较轻。该虫在广西烟田烟草生长期可发生4代。第一代幼虫于3月下旬出现,此时在苗床内为害,4月上旬为害刚移栽的烟株。第二、第三、第四代幼虫最早出现期分别为5月、6月和7月上旬,发育进度基本上为每月完成1代。由于世代重叠严重,田间各世代幼虫混合发生,使烟草整个生长期均可遭到为害。

第二、第三代幼虫主要在5月、6月份发生,系主要为害世代。尤其是第三代,由于经过一、二代的虫源积累,此代幼虫在6月份数量最多,又正值烟草迅速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虫口密度大,将对烟株造成严重损害。第四代幼虫只为害迟收烟叶。成虫终日均能羽化,以下午18—21时为最多。羽化后白天潜伏于作物下部、枯叶或土壤间隙内,夜晚外出活动,取食花蜜作为补充营养,然后才能交尾产卵,未取食者只能产数粒。产卵前期1—3天,但也有少数成虫羽化后数小时即可交尾产卵。卵多产于高大、茂密、浓绿的边际作物上,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成虫飞翔力强,受惊后可做短距离飞行。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很强,对有清香气味的树枝把和糖醋等物也有一定的趋性。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窗纱透明状,也有吐丝下垂随风飘散的习性;3龄以上幼虫有明显的假死性;4龄幼虫食量剧增,占全幼虫期总食量的90%以上,当食料不足时有成群迁移的习性。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化蛹,入土深度一般为1cm,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

斜纹夜蛾是一种喜温性害虫,其生长发育最适宜温、湿度条件为温度28—30℃,相对湿度75%一85%。田间水肥好,作物生长茂盛的田块,虫口密度往往较大。斜纹夜蛾寄主广泛而复杂,如果烟田附近种有花生、红薯、十字花科蔬菜、芋头、莲藕等作物,则会使虫源大增,有可能暴发成灾。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及时翻犁空闲田,铲除田边杂草。在幼虫人土化蛹高峰期,结合农事操作进行中耕灭蛹,降低田间虫口基数。在斜纹夜蛾化蛹期,结合抗旱进行灌溉,可以淹死大部分虫蛹,降低基数。在斜纹夜蛾产卵高峰期至初孵期,采取人工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为害叶片,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合理安排种植茬口,避免斜纹夜蛾寄主作物连作。人工捕杀:根据成虫趋向烟株中部叶片背面产卵及低龄幼虫群集取食为害的特点,在产卵盛期和幼虫扩散为害之前,及时摘除卵块,捕杀成虫。

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成虫盛发期,采用黑光灯、糖醋酒液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掌握在卵块孵化到3龄幼虫前喷洒药剂防治,此期幼虫正群集叶背面为害,尚未分散且抗药性低,药剂防效高。可用下列药剂:一包定(8.2%甲维·虫酰肼)20-40毫升兑水15公斤喷雾,后期发生严重时使用40毫升;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5%氟啶脲乳油2000—2500倍液;5%丁烯氟虫腈悬浮剂1500—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2000倍液;52.25%毒死蜱·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5%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20%菊·马(氰戊菊酯·马拉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采取挑治与全田喷药相结合的办法,重点防治田间虫源中心。由于幼虫白天不出来活动,喷药宜在午后及傍晚进行。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用2—3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橡胶炭疽病

上一篇:

黄蜘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