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属膜翅目、蚜茧蜂科,是烟蚜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我国烟田烟蚜的初寄生蜂已发现有5个种,其中以烟蚜茧蜂最为常见,是烟田烟蚜的优势种,对烟蚜的抑制作用明显。
形态特征
成蜂:雌蜂体长2.8~3.0mm,触角2.0~2.2mm。雄蜂体长2.4~2.6mm,触角2.0~2.lmm。头黑褐色,颊、唇基、口器黄色,触角黄褐色。胸部黄褐色,并胸腹节黄色。
头横宽形,光滑有光泽,散生细毛。触角17~18节。并胸腹节的脊明显突起,具五边形小室;上侧室有5~8根毛,下侧室有2~4根毛。前翅的翅痣长为宽的4倍左右,痣后脉长与翅痣约相等。产卵器鞘直且短。前足胫节为第1跗节长的3倍,第1跗节为第2跗节长的2倍。
卵:白色,长椭圆形。
幼虫:共4龄。初孵幼虫白色,蛆形,体有分节。老熟幼虫白色如蜡,体节11节,有白色颗粒,呈蛴螬形。
蛹:蜡黄色,复眼微红,有触角。后期体色逐渐加深,羽化前呈暗黑色。
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烟蚜茧蜂是专性单内寄生蜂,寄主范围较窄,主要寄生烟蚜,也可寄生萝卜蚜和麦长管蚜。成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幼虫孵化后取食蚜虫体内组织和器官,幼虫老熟后在蚜虫体内结茧化蛹,并使蚜虫僵化形成僵蚜,成蜂羽化时从僵蚜背部咬一圆孔飞出。
在云南省大多数烟区,烟蚜茧蜂一年发生约20代,无滞育越冬现象,可周年产卵寄生,世代重叠明显。烟蚜茧蜂的发生与烟蚜呈显著的跟随关系,其种群数量的消长与烟蚜种群数量的消长基本一致,但滞后7~10天。
冬季至第二年初春,烟蚜茧蜂在冬春烟、萝卜、白菜、荠菜、皱叶酸模等植物上寻找烟蚜产卵寄生。3月中下旬随烟蚜迁入烟苗床繁殖为害而迁至烟苗床寻找寄生烟蚜。5月中下旬随烟蚜而迁入烟田寄生烟蚜,至7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
烟蚜茧蜂多在早晨羽化,成蜂羽化后约半小时即可交配产卵,以上午8~10时和下午16~18时产卵最多,羽化第2天进入产卵高峰期,产卵高峰期可维持3~4天。雌蜂平均产卵量200粒左右,其总卵量的80%产在白天,夜间产卵量只占总卵量的20%左右。
不同温度下发育形成的烟蚜茧蜂产卵量不同,以较低温下的产卵量较高,高温则不利于成蜂抱卵量。成蜂羽化和存活的最适温度为20℃,30℃对其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25℃条件下发育最快。
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吴兴富等2000)。成蜂的寿命随环境条件而变化,一般为7~10天。在温度为15℃~27℃、相对湿度75~95%时,羽化率通常在90%以上,高温30℃和低温10℃对成蜂羽化有不良影响。
温度对其性比有显著影响,30℃下发育形成的成蜂雌雄比为2.8∶1,25℃下的性比接近1∶1。烟蚜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3.3℃、266.0日度。在25℃条件下,从卵至蛹(僵蚜)的发育历期为7.3天,蛹至羽化的历期为3.4天,卵至成蜂的历期为10.7天。
成蜂有较强的趋光性,白天多在烟株的中下部活动,晚间多数在下部叶背面停歇。一头雌蜂一般可连续产卵寄生多头蚜虫,一次产卵一粒,一头蚜虫可被多次重复寄生产卵,存在明显的过寄生现象。
在过寄生时,初孵幼虫经相互残杀而竞争淘汰多余的个体,最后只有一个个体能够正常发育羽化出一头成蜂。烟蚜茧蜂在雌雄两性存在的情况下营两性生殖,未交配过的雌蜂进行产雄孤雌生殖。
烟蚜茧蜂对各龄若蚜、有翅和无翅成蚜均能寄生,对Ⅱ龄、Ⅲ龄若蚜有较强的嗜好性。成蜂在前5天产卵寄生烟蚜其后代的雌雄比大于1,雌蜂比例达到72.7%;第5天后产卵寄生烟蚜,其后代雄蜂比例较大。
寄主烟蚜的龄期对烟蚜茧蜂后代的性别影响不大。烟蚜茧蜂寄生烟蚜后对烟蚜的产仔量和寿命影响较大,烟蚜被寄生后的平均产仔量分别下降100.0%、97.3%、95.9%、92.7%、89.5%,平均寿命分别缩短65.6%、58.9%、57.9%、49.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