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角斑病又称棉花角点病,全国各棉区均有发作,是棉花上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沉痾田发病率可高达80%-100%,形成麦苗死亡、叶片枯死、蕾铃掉落及烂铃,严峻影响棉花的产友和质量。
发病症状
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棉苗出土前发病,引起烂籽、烂芽,不能出苗。苗期子叶发病,呈现深绿色小圆点后变成油渍状斑驳,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严峻的子叶枯死掉落。受害轻时,影响麦苗正常成长;受害重时,子叶干枯掉落,麦苗枯死。病菌能从子叶叶柄蔓延到幼茎,初呈油渍状斑驳,后变黑褐色,病斑逐淅扩大,绕茎一周。后病斑部分腐朽,收缩变细,棉株向一边弯曲。
发病特点
病原菌为棉角斑单胞杆菌,首要在棉籽表里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其间以棉籽短绒上带菌率最高。带茵棉籽是首要初侵染源,其次是病残体, 种子上的病茵是远距离传达病害的首要本源、病菌首要从气孔侵入,也可从创伤侵入,一般从胚芽及麦苗先发病。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因为角斑病首要靠种子带菌传达,因而运用无病棉种是防治该病的要害。
①棉种脱绒。选用硫酸脱绒或机械脱绒,可消灭棉种短绒带茵。
②药剂拌种。在脱绒基础上,用10﹪的萎锈散,0.5﹪的20﹪三氯酚酮可湿性粉拌种。或用55-60℃的热水烫种半小时,在烫种的水中中可加抗茵素402,能杀死种子内部的病菌。
(2)选种抗病种类。棉花种类间抗角斑病的才能有明显差异,应活跃使用,陆地棉中岱字棉体系抗性强,中棉也较抗病。
(3)农业防治
①清洁田园,铲除病残体.会集焚毁、深埋或沤肥,下降越冬菌源数量。
②加强培养管理,适期耕种,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棉株抗病才能。
③发起选用垄作或商畦,及时中耕,结合间苗、定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4)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1:120-200倍式波尔多液,25﹪叶枯唑可湿牲粉剂5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2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每隔7天1次,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