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稻子、徒长病,由串株镰孢菌引起,近年在水稻各种类间遍及发作,发病趋势日益严峻,一般发病率在0-3%,严峻的发病率达到60%以上。
危害症状:
(1)苗期:发病严峻的不发芽或不能出土或出土后不久就逝世。发病轻的发病病株多体现纤细、衰弱、叶鞘拉长,比健株高出近1/3,色淡,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既典型的徒长型症状。少量体现比健株矮小。大部分病株在苗期即枯死,少量移栽后25天内枯死。发病达50%以上的苗床
(2)本田期:有3种类型病株。
①徒长型:病株体现叶鞘拉长,比健株高约1/3,分蘖少甚至不分蘖。叶片狭隘,并自下而上逐步枯黄。中后期出现倒生根,叶鞘变褐,根系发黑,后期茎杆变软,整株枯死,枯死株上出现白色至粉白色霉层。
②普通型:病株高矮与健株适当,叶色附近,有些发病快,2~3天即出现倒生根,并很快枯死。有些发病持续时间很长,除倒生根外表面看不出其他症状,至20天或更久才见枯黄。
③早穗型:病株体现为提前抽穗,约比健株早3~7天,且穗头较高,穗小,6~10天即成白穗,未成白穗的健壮也不丰满。
恶苗病发生特点:
恶苗病菌在30~35℃繁衍最快,20~25℃虽能繁衍,但繁衍速度缓慢,到40℃病菌明显受到按捺。典型的症状一般发作在移栽后的25~30天内。 侵染:种子萌生后,病菌从芽鞘、根和根冠侵入,引起禾苗发病。病株发作的分生孢子可从创伤侵入感染健苗引起再侵染而使大田发病。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感染到花器上发作病种子。脱粒时,病种子的分生孢子粘附在无病种子上再次引起带病种子。
发病时期:水稻一生都可能感染恶苗病菌引起发病。
1、菌源:种子带菌率的多少与苗期恶苗病发作程度有较大的联系。种子带菌率越高,发病越重,但恶苗病不是检疫病害。
2、环境:温度以35℃最适合,诱发徒长以31℃最为明显,在25℃下病苗大为削减。
3、培养:凡高温催芽,苗床高温办理的发病重。当土温在35℃时,病菌最易损害稻株,31℃时引起徒长最明显。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恶苗病不属于种子检疫规模,种子带菌量没有规定规模,购买合格种子、选用有用药剂进行种子处理,是防止恶苗病的有用措施。
2、药剂防治:种子处理是药剂防治恶苗病的仅有方法,独自运用多菌灵、二硫氰基甲烷、咪鲜胺等为主要成分防治恶苗病,在带菌严峻种子上现已根本无效;劲护、富尔胎里壮等是目前市场作用最好的产品。
3、防治主张:主张稻农在挑选药剂时,挑选市场上防效好,运用量大的产品
4、恶苗病怎么医治:除种子处理防治恶苗病外,禾苗一旦发病将无法救治。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水稻恶苗病的危害特点及防治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多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到农业病虫栏目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