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枯心病的防治方法

2018-11-28 15:45:04浏览:94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因病害或虫害导致枯心。正确判断水稻枯心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治,是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保证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因病害或虫害导致“枯心”。正确判断水稻“枯心”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治,是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保证。

水稻枯心病
    一、水稻“枯心”的简易诊断
    (一)由虫害引起的“枯心”。
    大螟、二化螟、三化螟、蝼蛄等危害水稻均可造成“枯心”,其主要区别为:
    1.大螟:虫孔大、虫粪多,粪便一般排在水稻叶鞘与茎秆之间。被害水稻茎叶鞘、叶片均变黄色。其危害以稻田边为重,田中间较轻。
    2.二化螟:卵孵化后幼螟先群集于水稻叶鞘内侧取食危害,被害叶鞘外面先出现水渍状黄斑,后逐渐发黄枯死。幼螟稍大后再蛀入稻茎,导致水稻剑叶叶尖发黄,严重时心叶枯死。被蛀稻茎上有虫孔,孔外虫粪少、孔内虫粪较多。
    3.三化螟:幼螟先啃食水稻心叶,导致心叶失水纵卷如葱管状、青白色,俗称“假枯心”。将卷缩的心叶抽出,可见断面整齐。若螟虫继续危害,咬断心叶,破坏生长点,则心叶彻底枯死,成为“真枯心”。被蛀稻茎虫孔较小,孔外无虫粪,孔内有白色细粒状虫粪。
    4.蝼蛄:将稻丛从基部部分或全部咬断,致使水稻心叶发黄枯死。被害水稻易整株拔起,稻茎上无虫孔,也无虫粪。此类枯心一般在水稻晒田或因长期干旱、稻田无水时才易发生。
    (二)由病害引起的“枯心”。
    水稻病毒病与白叶枯病均可造成水稻“枯心”,两者的区别为:
    1.病毒病:枯心症状与三化螟造成的枯心相似,但稻茎上无虫孔、无虫粪,心叶不易拔起,叶片夹于玻璃片中挤压无菌脓。
    2.白叶枯病:以水稻分蘖期发生居多。发病后先是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失水、卷缩、青枯、坏死,随后其他叶片也逐渐卷缩、青枯,最后全株叶片枯死。取新鲜病叶一小片夹在玻璃片中挤压,对光查看,可见叶脉口处有黄色菌脓流出。
    二、水稻“枯心”的防治措施
    1.对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可喷施“锐劲特”、“特杀螟”、“虫挫”等对症杀虫剂予以防治。
    2.对蝼蛄危害造成的枯心,可在水稻晒田时,用拌有“敌百虫”的麦麸等毒铒诱杀。
    3.对病毒病引起的枯心,应在水稻播种前将稻种用“强氯精”浸种,并做好稻飞虱、叶蝉等带毒昆虫的防治工作。
    4.对白叶枯病引起的枯心,除做好水稻种子消毒外,在白叶枯病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施“施宝灵”、“叶枯宁”等对症药剂予以防治。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水稻叶黑肿病如何防治?

上一篇:

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