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山村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由我国首先发现鉴定和命名的危害农作物的病毒新种,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那么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如何综合防治?
典型症状:
患病植株有明显的高节位分支和倒生须根,并且存在瘤状物突起结构,主要集中在病株茎秆表面位置,约1-2毫米,瘤突结构存在粗糙感,早期瘤突结构是乳白色,而后期瘤突结构是褐黑色。并且,瘤突结构有较为明显的凹凸状皱折,病稻上部叶面上位置深绿色较为明显。
1、秧苗期症状
患病植株的叶枕间距会相对缩短,心叶的叶片僵直,无法进行有效抽穗,病株的整体颜色也呈现出加深的趋势,植株较为矮小,心叶抽生速度会逐渐变缓。
2、分蘖期症状
病株植株近似于侏儒病,整体植株较为矮小,存在扭曲畸形的情况,病株分蘖数量增多,叶片呈现出僵直的状态,此时的植株整体缩小状态较为明显,也是判定其患病的重要依据。
3、抽穗期症状
植株以及出现了全株矮缩的现象,并且植株的剑叶也存在僵直问题,整个叶面较为短小,植株纵向皱褶出现在病株的中上部位。需要注意的是,植株存在隆起的短条脉肿块。由于症状较为明显,需要种植人员建立及时性的观察机制,记录数据后有效对比。
传布途径: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带病的叶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或飞虱感染传播,如果不及早控制会对产量影响很大。主要传播时间是从秧苗一针一叶至插秧后10天内传播的,插秧10天后也会感病,但不会影响产量。因此,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要从秧苗期开始至插秧后10天内防治叶蝉和飞虱。
防控措施:
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机制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要积极落实防治管理效果。只有从根本上积极落实防护控制措施,才能有效提高管理效果,针对性的建立健全完整的管理策略,践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管理要求,创建科技示范户和重点稻区培训工作。
1、优化宣传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稻和晚稻的收成,农业部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措施,结合防治工作的管理要求,积极落实系统化的防控工作,各级管理单位要针对具体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形成工作重心的基础上,全面开展防治工作。
另外,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管理情况和要求举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宣传班,展开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培训,在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防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优化科学化用药机制,提高中稻和晚稻防治率,落实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确保防治知识得以全面落实。
2、要积极落实相应的农业防治工作
主要是针对病虫进行集中防治,有效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措施,主要是对防虫网育秧技术进行全面的落实和综合性推广,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应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努力培育无病状秧。需要注意的是,在水稻育秧期要对具体操作展开深度整合和综合性分析,并且要覆盖大面积的防虫网,不仅仅能有效阻止白背飞虱等病虫,避免其对水稻秧苗产生危害,也能有效规避大雨冲刷,一定程度上避免高温,有效减少鸟类和鼠类侵害水稻的种子。
相关部门除了要对病虫进行集中分析和综合防控外,也要积极落实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针对性的建立健全有效的农药管理计划,适当向田地中施加钾肥和磷肥,从根本上提高水稻植株抗虫抗病能力,实现肥水管理项目的全面升级,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注意农药的选择
要积极落实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确保药品管控效果的最优化,农药主要是呋喃丹颗粒剂、吡蚜酮以及吡虫啉等,浓度为30%,烯啶虫胺、噻虫嗪等应用范围也较多。也可选用下面其中2种杀虫剂(叶蝉散乳油、吡虫啉、真功夫、阿维菌素、氯氰菊脂或敌百虫等)加杀菌剂叶枯宁(或叶青双)+爱苗(或井岗霉素、宁南霉素、毒氟、阿泰灵)喷施。
在晴天上午或下午喷施禾苗,每隔5-8天喷一次,连续2-3次。这样还同时防治水稻细条病、稻瘟病、纹枯病、卷叶虫、三化螟等。
已感染瘤矮病(或黄化病)的植株无法治疗,但可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同时增施速效肥,促进新根生长,封行够苗应及时实施露晒田,增强植株抗病力,发挥健株来补偿产量。因此,在做好杀虫杀菌的同时要每亩施5公斤硫酸钾+2.5公斤尿素或高氮复合肥(如24:7:19≥50%彩虹测土配方水稻肥)7.5-10公斤。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关注用药安全管理项目,减少复混用药和交替用药,方法和管理机制也要符合标准,升级农药管理效果就能从根本上规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提醒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多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到农业病虫栏目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