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花叶病
症状 病株生长瘦小,株高仅为健株的4/5-1/2。叶片常表现三种特征:一是嫩叶呈不均匀褪绿型花叶。二是中、上部叶片皱缩,窄小,叶缘略上卷,并出现黄色小斑或绿色疱斑。三是中上部叶片的叶脉黄化或弯曲。
病原 尚未完全定论。据湖南、江西报道初步认为是病毒。1989年彭超美等在矮化、褪斑驳型苎麻病叶中提取到健叶中没有的类似病毒的核糖核酸,与已知的类病毒结构和性质十分相近,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类病毒。
苎麻花叶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通过种根、分株、嫩梢等无性繁殖材料及花叶蝉(Arboridia sp.)粉虱、嫁接等传播。带病的无性繁殖材料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蔸是该病田间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蔸的跑马根、龙头根、扁担根传毒率达100%,嫁接传毒率为95.7%,花叶蝉(Arboridia sp.)和粉虱的传毒率为9.3%。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钾肥不足发病重。气温22-26℃,潜育期6-8;28-30℃为12-14天;夏季高温则出现隐症。
苎麻花叶病防治方法 (1)选用湘苎2号、黑皮蔸、红皮小麻等抗病、高产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推广。(2)新扩种苎麻时,宜采用无病的种根、分株、嫩梢等无性繁殖材料。严禁病蔸、病苗进入无病区。(3)加强麻田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4)7-9月花叶蝉若虫盛发期喷洒40%水受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乳油4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000倍液、35%叶蝉散乳油500倍液灭杀传毒媒介,治虫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