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黄麻黑点炭疽病

2018-11-28 16:07:49浏览:62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黄麻黑点炭疽病症状 苗期、成株均可发病。各麻区常有发生。苗期染病 出土后数天即见发病,先在叶边缘产生灰黑色小斑点,后扩展成

 

黄麻黑点炭疽病    症状 苗期、成株均可发病。各麻区常有发生。苗期染病 出土后数天即见发病,先在叶边缘产生灰黑色小斑点,后扩展成半圆形至近圆形黑褐色斑,幼株茎部一段一段地变褐腐烂或全株变褐腐烂,严重的病苗枯死。成株染病 叶片上初生浅黑色近圆形病斑,大小3-5mm,中心具1小黑点;叶柄染病时,病斑长椭圆形稍凹陷,黑褐色;茎部染病也生黑褐色或黑色近圆形至不正圆形凹陷斑,有纵裂痕,大小2-3mm;蒴果染病,初生粟粒大小黑褐色凹陷斑,严重的侵入到种子上。  病原 Colletotrichum g10eosporioides (Penz.) Sacc.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G10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Spauld. et Schrenk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常产生在茎部病斑上,盘上生直或弯的褐色刚毛,具隔膜1-4个,大小33-121×3.3-4.8(μm)。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至椭圆形,内含1个或数个小油球,大小8.9-14.4×3.3-4.4(μm)。盘上分生孢子聚集时为桔红色粘质状。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正常。菌丝初白色,后变墨绿色,菌落表面生褐色分生孢子成轮状排列。菌丝生长适温为25℃左右,适宜pH4.5-8.0,其中pH7最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在种子内或病残组织里越冬,翌年播种后即见发病,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生产上种子带菌率高的连作麻田易发病,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施肥不当时发病重。在黄麻生育期间如常有连阴雨或夏秋季台风暴雨频繁常引发该病流行。  防治方法 (1)种了用065%的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0%多福混剂、40%五氯硝基苯粉剂拌种后,密闭贮存15天左右播种。(2)加强麻田管理。一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注意增施有机肥和钾肥。二是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三是及时清除病苗,集中烧毁或深埋。(3)于苗期或成株期初发病时喷洒75%百菌清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8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选用抗病品种圆果种黄麻较长果种抗病,在长果种中抗性也有差异,浙江选育的长果种1-23较抗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上一篇:

红麻叶霉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