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根腐病为害症状】: 种子严重被害后不出芽,或幼根伸出1~2厘米即行变黄枯萎,不能成苗。幼茎及幼根被害呈水渍状,由黄褐色转变为暗褐色半湿腐状。后期,病部往往产生许多黑色小菌核。
成株被害,病斑多从直根的尖端或中段发生黑色小斑,逐渐扩展可使整个根系呈黑褐色湿腐。茎基部发病多在距地面0.5厘米一下,病斑褐色至黑褐色逐渐扩大形成环腐。接近收获期,根部或茎基部病斑可延伸至距地面30厘米以上,同时木质部及中柱均变成褐色。后期,被害部皮层内外以及木质部、中柱等处产生许多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小菌核,扁平、微突或埋生于病组织内。
【黄麻根腐病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核随病组织遗留土中越冬引起次年初次发病,病地农事操作、灌溉及暴雨流水可使病害传播蔓延。
【黄麻根腐病发病因素】:
1.麻株生活力 病田中生长细小的“笨麻”发病较重。
2.土壤结构 砂壤土中易发病。
3.种和品种 圆果种黄麻发病较重,长果种黄麻较抗病。
4.连作 多年连作地发病较重、
【黄麻根腐病防治方法】:
1.轮作 稻麻轮作防病效果最佳。
2.加强栽培管理,促进麻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