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黄麻细菌性角斑病](http://img2.shancun.net/201811/28/161016611.png)
一、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初在叶面上产生针尖大小的水渍状暗绿色小斑,后逐渐扩大,但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多角形病斑,故称为角斑病。病斑暗绿色,带油亮光泽,病斑直径2—3毫米,对光透视呈半透明。最后病斑变为黑色或黑褐色。病斑多时常相互联结成大斑。严重时,叶片大量枯黄早脱,甚至变成光杆。 该病是由一种黄单胞杆菌的细菌侵染所致,病原细菌主要在落到田间的病叶残体上越冬,或种子脱粒过程细菌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而成为初次侵染的菌源。病原细菌借风雨传播并飞溅到叶片上,从叶片的水孔和气孔侵入为害,形成病斑。在新斑上又产生大量细菌,借风雨或昆虫展转传播,反复再侵染,引致此病扩展蔓延。 影响该病发生的因素,主要是温湿度和品种抗病性。夏季高温多雨,特别是台风雨、暴风雨,使病部的菌脓溶出分散于雨水中,并飞溅传播至叶片上侵入,因此,在台风雨暴风雨之后,此病发生最烈。品种的抗病性方面,长果种较抗病,圆果种较感病。
二、防治方法:
基本上与炭疽病相同,可结合防治炭疽病及立枯病时同时兼治。 此外,还要特别强调避免过重施和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可以明显增强植株的抗病力。此外,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喷药防治:用0.5—1%波尔多液喷雾。可试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50—400克兑水60—75公斤或叶枯灵200—400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